搶抓機遇 強化質量 管用並舉 重在效益
特稿
作者:汪萍
近年來,江西省從科學製訂規劃、提升基礎教育技術裝備質量、發揮基礎教育技術裝備效益、推動基礎教育技術裝備應用等方麵入手,認真按照國家、省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總體要求,紮實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
1 抓住機遇,提升基礎教育技術裝備質量
科學編製規劃按照財政部、教育部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和《江西省普通小學、初級中學、高級中學基本辦學條件標準(試行)》(簡稱《辦學條件標準》)要求,結合中小學網點布局調整規劃,科學製訂《全省2011—2015年義務教育學校教學儀器設備和圖書配備規劃》,采取先農村後縣城學校,以網點布局規劃保留的農村中學(含縣鎮初中和小學)為主要對象,重點配備鄉鎮薄弱初中和中心小學教學儀器設備與圖書,力爭到2015年,使江西省義務教育學校基本達到《辦學條件標準》。
穩妥實施“薄改項目”為實施好“薄改項目”,我們要求各地根據經費額度、學校需求和課改發展的要求,製訂本地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把中小學教學實驗儀器、音體美衛器材、心理谘詢室設備和圖書配備工作落到實處,努力做到“配備一所、達標一所”,滿足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課程改革和教育發展的需求,有效均衡區域內教育資源和辦學條件。2010年,中央“薄改項目”資金2.89億元,通過全省集中招標采購,為2723所農村中小學配備了教學儀器設備,978所農村中小學配備了圖書,337所農村中小學所有班級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2011年“薄改項目”教學儀器設備資金3.67億元,為2560所農村中小學配備教學儀器設備,目前各地進行招標,已完成采購資金2.6億元;2011年“薄改項目”圖書采購資金7929萬元,為1123所農村中小學配備圖書。2012年“薄改項目”教學儀器設備資金3.66億元,為2084所農村中小學配備教學儀器設備。
創新招標采購方法,確保招標產品質量幾年來,我們結合實際情況,在“薄改項目”招標采購工作中,做到科學製訂規劃、嚴格采購程序、精心組織實施、強化過程監督的同時,探索出一套分步招標采購的方法。即通過設置門檻(設置投標人資質和招標門檻,使產品質量高、供貨能力強、安裝質量有保證和售後服務信譽好的投標產品進入優選範圍)、入圍評審(對產品技術標準不同的教學實驗儀器和單價較高的音體美衛器材實施入圍評審,從源頭上確保招標采購的產品質量)、樣品打分(對部分未納入評審範圍的生產廠家少、低值易耗產品,實行投標人帶樣參評、分值占權重的篩選製度)、全麵檢測(嚴格實施到校產品質量檢測措施,實行事前監督、事中檢查、事後檢測)、網絡通報黑名單等有效手段,確保高質量產品裝備到校。全麵落實了委廳領導提出的“產品質量好、服務好、價格合理、適合使用”的要求,極大地改善了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的教學條件,基礎教育技術裝備質量提升到新的水平,有力地促進了江西省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2 管用並舉,發揮基礎教育技術裝備效益
強化管理推動裝備使用隨著國家加大教育裝備投入,各種教學儀器、圖書裝備在江西省中小學逐步到位,我們將工作重點向管好、用好教育裝備資源轉移,充分發揮裝備在教書育人、提升質量方麵的作用。這幾年,在貫徹落實《江西省中學“標準化實驗室”建設實施意見》和《江西省中小學圖書館等級評定實施意見(試行)》的基礎上,製定了《江西省中小學實驗室管理製度》及《實驗室常規管理要求》,進一步嚴格了實驗室儀器賬目、科學存放、維護保養等管理製度和人員崗位職責要求,進一步強化了設備設施常態化的管理,不僅較好地鞏固了20世紀90年代江西省“實驗教學普及縣”達標成果,還十分有效地提高了中小學教育裝備管理的製度化、規範化、科學化水平,教育裝備的使用效益日益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