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是在家裏的時候就已經布好整個局,要不是你告訴我們恐怕到比賽結束我們依舊被蒙在鼓裏。有時候我在想這樣的你實在是有些可怕,不過我知道你這人做事情是有底線,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你有自己的一套準則。”司徒楓覺得現在的柳亦辰已經不是他剛剛認識的那個人,這半年多來柳亦辰的改變都被他看在眼中。
等到司徒楓說完之後老爺子轉過身看向小道士,他想知道小道士自己是什麼意思。如果他願意跟著自己學習一些古玩方麵的知識,他不介意在多帶出一個學生來,而且小道士本身書法造詣已經達到無人能及的地步,要是他願意的話老爺子可以在短時間內讓他在書法界占有一席之地。
“我倒是願意將自己的所學教授給你們這些年輕人,就是不知道虛無道長願不願意跟著我學?”老爺子饒有興致的看著小道士問了一句。小道士表示自己本來已經拜了老道士為師,雖然現在老道士已經仙逝,但是他已經不能在拜入其他人門下,不過他很願意跟著老爺子學習古玩這方麵的知識。
既然小道士也願意跟著老爺子學習,那接下來老爺子每欣賞一件講述的知識要比之前更加詳細,小道士還讓柳亦辰幫忙找了紙和筆,他一邊聽著一邊在本子上坐著記錄。柳亦辰也在一旁時不時的添加一些自己的見解,現在他們看的是那件北宋定窯劃花八棱大盌。
這件北宋定窯劃花八棱大盌胎質細膩,八瓣花式,器形豐腴端莊,弧壁深腹,寬口內傾,下腹斜收。棱角含蓄,器身隨沿起伏。盌內刻牡丹綻放,刀法利落寫意,篦劃筋脈,雅致入微。下綴葉片拱花招展,彷佛隨風搖曳。線條流麗,寥寥數筆,靈動生趣。
內壁八瓣,均自刻劃折枝蓮紋,意態略異,花兒委婉,荷葉得體,簡潔清雅。平底規整沉實,無意修胎巧留痕,猶如一鉤新月掛蒼空。通體罩釉獨芒口,舊鑲銅扣。器麵瑩亮柔潤,色呈牙白悅目脫俗,聚處若淚痕而色略深,久曆千年風霜,樸淳如昔。
這件北宋定窯劃花八棱大盌也算是定窯中的精品,除了這件定窯柳亦辰這次還收獲了一件元青花魚藻紋折沿盤。大盤廣口折沿,淺弧壁,圈足,體態渾厚大氣。口沿飾花葉錦地,內壁繪纏枝蓮花,盤心圓形開光繪魚藻,遊魚肥美生動,四周盤繞漂蕩海藻,構圖完整。
外壁裝飾纏枝寶相花,圈足露胎,足內無釉,滿布火石紅。繪畫風格承襲元代典型樣式,層次分明,富麗雄渾、豪放不失典雅。青花色料為典型元代“蘇麻離青”料,色妍青鬱,上布黑褐色斑點。
蘇麻離青,又稱蘇泥麻青、蘇勃泥青、蘇泥勃青等。簡稱“蘇料”。名稱的來源,一說是來自波斯語“蘇來曼”的譯音。這種鈷料的產地在波斯卡山誇姆薩村,村民們認為是一名叫蘇來曼的人發現了這種鈷料,故以其名字來命名此料。另一種說法是,蘇泥麻青應為蘇麻離青,是英文smalt的譯音,意為一種藍玻璃。
曆史上使用蘇麻離青主要有三個時期,一是元代晚期,二是明洪武時期,三是明永樂、宣德時期。由於燒製工藝不同以及火候、還原氣氛不同諸原因,蘇麻離青在各個曆史時期的呈色情況有明顯區別。這當中,尤以明永樂、宣德時期的青花瓷器存世量最大,也最具代表性。
元代進口鈷料的成分是低錳、高鐵,含硫和砷,無銅和鎳,和唐宋青花、明青花的青料成分都有區別,所繪青花紋飾呈色濃豔深沉,並帶有紫褐色或黑褐色較光潤的斑點,有的黑褐色斑點顯現出“錫光”。
“錫光”是在黑褐色斑點中出現的一種自然光澤,並有凹凸感,是由於青花原料在高溫燒製過程中與釉熔化時依窯內氣氛而起的變化。現代仿製的元青花中也有“錫光”出現,但觀察仿品的“錫光”仿佛是一塊銀灰色片貼敷於藍黑色斑點之上,有的斑點較密集,給人僵硬之感。
蘇麻離青呈色有如下特征:呈鮮麗的靛青色,略含程度不同的紫色,有些呈非常幽雅的紫羅蘭色。有濃淡色階,勾勒線條較深,填色青料較淺。青料積聚處有藍黑色或藍褐色斑點,釉麵下凹並啞光。
青料都較細勻,線條邊緣稍有暈化。有些呈色濃重,有放射狀流散,見藍黑色結晶或結晶線,應為青料顆粒較粗所致。明初永樂、宣德青花上也有類似現象。國產青料與同時的進口料差別很大,所描繪的青花紋飾呈色藍灰或藍黑,見濃淡色階,青料積聚處有藍褐色或黃褐色斑點,黑褐色的斑點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