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樹的主幹以重墨寫出,既表現出了樹幹的粗糙質感和滄桑效果,亦與淡墨細筆寫成的輕柔柳條和藤黃渲染出的柳葉形成對比。整幅將西畫中的造型方法和中國畫的筆墨相結合,既有準確生動的造型,又有靈活多變的筆墨,乃為一幅結合中西畫法精髓的寫實主義佳作。
其實老爺子和這幅作品也頗有淵源,畢竟老爺子是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當這幅作品流落到民間後老爺子也去尋找過,可是這麼多年過去都沒有尋找到這件作品的下落,讓柳亦辰吃驚的是他沒想到這幅作品會是師父苦苦找尋多年的東西,柳亦辰下定決心說什麼都要贏得今天的對賭。
柳亦辰不知道這個小鬼子手裏麵還有多少這樣的物件,他今天真的想來一次豪賭,把他們手裏麵的那些東西全都收入囊中。看到藤原健生拿過來的這幾件東西後一旁的思博有些不解的問道:“這裏麵為什麼沒有我輸給你的那幾件東西?”
藤原健生臉上浮現出一絲鄙夷的神色回應道:“今天是我和這位柳專家進行對賭,而這位柳專家也是代替這位先生出戰,你要是想拿回你的那幾件東西也是可以的,你可以拿出等價的東西再次和我對賭啊。”
這個藤原健生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盤,思博怎麼可能還拿得出東西來和他對賭。這個時候柳亦辰走了過去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你放心我會讓他怎麼把東西拿走的再讓他怎麼給你送回來,不過現在還是先等我看完這最後兩件東西,在咱的地盤怎麼可能會讓一條扶桑狗給咬了。”
柳亦辰帶有自信的微笑讓思博忐忑的心逐漸安穩下來,剩下的兩件分別是鏤空開光粉彩多福轉心瓶和青花粉彩遊春圖雙耳瓶。轉心瓶是漢族陶瓷藝術的珍品。屬於清代創製的一種瓶式。在一個鏤孔瓶內,套裝一個可以轉動的內瓶,上繪各種紋樣。
轉心瓶瓶體由內瓶、外瓶、底座分別燒製組成。內瓶上部為外露的瓶口,瓶身似筒形,上有裝飾繪畫,有四季景物、山水人物、花鳥蟲魚等。動內瓶時,通過外瓶的鏤孔,可以看見不同的畫麵,猶如走馬燈。
轉瓶的製作難度很大,要把外瓶的底部製成雞心狀的鈕,把內瓶的底心做成雞心狀的槽,鈕和槽要絕對吻合。尤其是要考慮外瓶和內瓶的幹燥率,以及掌握好燒成後的收縮率。
稍稍不注意,造成鈕和槽不吻合的話,即便前麵再多的辛苦也是白費。所以,製作轉瓶的代價十分大,往往是“百裏挑一”。不過,“上之所好,下必甚焉”,都是供給宮廷的東西,取悅皇帝之用,自然是不計成本的。
那件青花粉彩遊春圖雙耳瓶洗口、束頸、兩側有雙螭作耳各銜一個金黃色活環,瓶形碩大,穩重端莊。特別是套燒活環極為不易,在瓶體裝入匣缽中燒造時,必須用支撐物在匣缽中將活環托起,防止活環與雙耳粘連或斷裂,所以可以清晰地看到活環上有支燒的痕跡。
僅此燒製技法,其精確程度非一般民窯所能為之的。從口沿到頸部及圈足分別用青花繪如意雲頭紋、纏枝花卉和蕉葉紋為飾。腹部粉彩繪《遊春圖》為主題紋飾。底足有“大清乾隆年製”六字篆書礬紅款。
此瓶不僅形製優雅,富麗堂皇,畫工和色彩更是出類拔萃,代表了乾隆時期禦用觀賞瓷器瓶的最高工藝水平。的確,乾隆時期的瓷器,無論是青花、鬥彩、粉彩、洋彩以及仿生瓷都極為別致。粉彩是乾隆彩瓷的主流,往往集壓印、剔劃、繪畫、開光、色釉、鏤空、堆塑、描金等多種裝飾技法於一件器物上。
應該說乾隆時期的粉彩既有繼承了雍正時期的瓷器裝飾雅靜的風格,也有重色濃彩、錦上添花之作。從這件瓷器的裝飾風格中,我們不難看出雍正粉彩瓷器的裝飾遺風。
清宮內務府造辦處乾隆時記事檔中記載了許多乾隆時景德鎮禦廠為宮廷製瓷的史實,乾隆帝偏愛茂美芬華之飾,對有些粉彩器物的用途、型體、花紋的要求常有禦旨,製作前要有畫樣或木樣,審查後才能正式燒製。
當時的督窯官唐英一方麵按皇帝的旨意製作精美的宮廷用瓷,另一方麵,在保留前代精華的基礎上,還吸收了一些西洋的工藝技法,創造出許多新穎的粉彩瓷器,這件乾隆青花粉彩遊春圖雙耳瓶無疑是唐英在景德鎮督窯時期的作品。
當柳亦辰看到這三件一級文物的時候他知道,自己低估了藤原佐治想要得到曜變天目茶碗的決心。他說怎麼剛剛感覺送這些東西的人群中有一個熟悉的身影,當時他把注意力全部放在這幾件東西上也沒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