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銀胎燒藍(2 / 2)

而且那些遊客語言也不是特別通順,他們之間交談起來並不是非常流暢,當她看到柳亦辰和斯凱來到這邊後,他以為斯凱是柳亦辰的助理,以為柳亦辰是一個非常有錢的老板,所以她才開了一個那麼高的價格,不過讓她慶幸的是雖然柳亦辰也還價可是這給出的價格要比之前的那幾位不知道高了多少倍。

所以在和斯凱幾次討價還價後攤主大嬸兒還是賣給了斯凱一個麵子,攤主大嬸兒還為柳亦辰準備了一個盒子用來放這件粉彩花葉紋包銅蓋罐。等到柳亦辰把東西裝好她開口問到還需不需要看看其他的東西,要是在從她這裏買東西的話會給他們兩個很大的優惠。

柳亦辰一聽倒也是這麼回事,剛才他一來這邊就被這件粉彩花葉紋包銅蓋罐給吸引到,這攤位上還有其他的物件他還沒仔細的觀察過呢。他這一看不要緊發現這個攤位上麵居然有很多銀胎燒藍的物件,銀胎燒藍又稱為銀胎琺琅。

是以銀為胎,用銀花絲在胎上掐出花紋,再用透明、半透明的琺琅釉料填於銀胎花紋上,經過五百度到六百度左右的高溫多次燒製而成,作品絢麗、明快,別具一格。中國金銀器的產生和發展經曆了漫長的曆史階段,每一時期的金銀器都具有其特定的曆史文化內涵。

繼宋、元、明以來,清代的複合工藝亦很發達,其製作工藝包括了範鑄、錘揲、炸珠、焊接、鐫鏤、掐絲、鑲嵌、點翠等,並綜合了起突、隱起、陰線、陽線、鏤空等各種手法。金銀器還與琺琅、珠玉、寶石等結合,相映成輝,更增添了器物的高貴與華美,應該說,清代金銀工藝的繁榮,不僅繼承了中國傳統工藝技法而又有所發展,並且為今天金銀工藝的發展創新奠定了基礎。

近些年來,有部分清代金銀器品種出現在了拍場上,這其中上拍較少的銀燒藍倒是應當引起廣大藏家的重視。迄今發現中國最早的實物是清雍正年間的銀燒藍五福捧壽八方盒,已有寶藍、淺藍、淺綠、紅、黃、白等色琺琅,透明性良好,顏色透徹,屬於成熟期產品,故其起源應不晚於十七世紀末。

景泰藍工藝與燒藍相似,不過由於藍料的成分不同,景泰藍最終形成的“藍”沒有燒藍那種水彩般的透明。銀胎琺琅工藝多用來製作盒、罐、瓶或是小型擺件,製品可以根據需要鑲以瑪瑙、鬆石等做裝飾。銀具有貴重和堅固性,而琺琅釉料晶瑩、光滑極具裝飾性,同時也具有耐磨性和耐腐蝕性。

早期的銀燒琺琅工藝品,是由清代內務府廣儲司設的“銀作”來生產,這些工藝品都是為皇宮貴族服務的,因此在這類作品上我們是很難看到古代工藝大師們的名字。直到清晚期,民間銀鋪才開始燒製這種器皿,銀胎琺琅的製作,是集冶金、鑄造、繪畫、焙燒、鏨刻、錘揲等多種工藝為一體的複合性工藝缺一不可。

柳亦辰現在手裏拿著的就是一件銀燒藍暖酒壺。壺由內壺和外套兩部分組成。外套為六棱柱形,六角下各有一足。套身六麵分別鏨刻梅、蘭、竹、菊、荷花等紋樣,並施燒藍琺琅彩。

內壺為圓柱形,有流、蓋及雙提梁,為盛酒器。內壺與外套之間有較大空間,用於盛裝熱水。此暖酒壺造型獨特,做工考究,紋飾生動,色彩豔麗,所以柳亦辰判定這件東西應該是清代皇家專用之酒具。柳亦辰這次沒有急著和攤主講價,而是拿著這件銀燒藍暖酒壺繼續看著其他的物件,攤主看到柳亦辰拿起這東西沒有在放回去她心裏麵不知道有多麼的高興。

柳亦辰發現斯凱也正在拿著一件東西在看呢,看到斯凱手中拿著的物件柳亦辰想到也不能白讓她跟著自己來一趟,他把斯凱手中的那件東西一起買下來就當是送給她的一個紀念品。斯凱手中拿著的是一件銀燒藍瑪瑙玉如意珮,造型非常的漂亮也怪不得斯凱會喜歡。

那位胖胖的攤主大嬸兒還在一旁笑著誇這東西是多麼多麼好和她多麼般配。還真別說大嬸兒的這幾句話說的斯凱笑容滿麵。不過大嬸兒的最後一句話卻是說的斯凱有些臉紅,那位攤主大嬸兒和她說到如果要是喜歡這件東西,那就讓她男朋友買下來送給她不就行了。

斯凱瞬間被大嬸兒說的有些啞口無言,正當她準備和大嬸兒解釋的時候柳亦辰走過這邊,把手中的那件銀燒藍暖酒壺和斯凱手中的那件銀燒藍瑪瑙玉如意珮放到一起問了大嬸兒一句:“HowMu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