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巡回鑒寶(七)(1 / 2)

“我不緊張,我叫柴子晉,是這古玩城品玉軒的大掌櫃,今天我拿來的這件東西是一件釉裏紅大盤,還希望幾位專家幫忙掌掌眼,給斷斷真偽和年代。”柴子晉說完後眼睛依舊是盯著柳亦辰看,通過他剛才的觀察越來越覺得這位柳專家就是昨天在他店裏麵買東西的那位。

等柳亦辰看完後柴子晉悄悄的來到他麵前問道:“柳先生你是不是昨天來我店裏買過東西啊?昨天您戴著墨鏡我還真沒認出來,我這件兒東西你怎麼看?”柳亦辰笑了笑回應道:“我戴墨鏡逛街不就是怕被你們給認出來麼,要不然的話我怎麼買東西,你這件東西等幾位前輩看完後在和你說說吧。”

柴子晉今天拿過來的這件東西是釉裏紅大盤,這件瓷盤深腹、圈足,板沿棱口,形體端莊、碩大,釉汁瑩潤見古,器外壁釉裏紅纏枝牡丹為飾,內壁纏枝牡丹環繞,盤心繪竹石虯枝牡丹。這隻大盤釉裏紅紋飾細膩、流暢,發色濃豔,釉麵伴有開片,而且胎體厚重結實,是一件典型的明代釉裏紅瓷器。

等到幾位前輩都看完這件東西後又詢問了一下柴子晉這東西的來曆,專家告訴他這件東西非常的到代,大約是明洪武時期的釉裏紅大盤。幾位前輩又為大家普及了一下釉裏紅的一些知識,馬老對大家講道:“釉裏紅係用銅紅料在瓷胎上繪畫,施透明釉後在高溫中一次燒成。其紅色用銅紅料在釉下,故屬釉下彩。

唐代長沙窯已有釉下彩瓷器,至元代景德鎮方有成功的釉裏紅器。明洪武年間釉裏紅較為盛行。其造型紋飾有元代遺風,顏色淺紅淺灰,很少有純正的。宣德朝的釉裏紅燒製極為成功,形成了鮮豔的寶石紅色。”馬老說了一會兒後端起茶杯喝了口茶,然後讓柳亦辰繼續說著。

柳亦辰拿起話筒來繼續接著馬老講的說道:“因對銅紅釉燒造技術掌握較好,所以紋飾濃淡自如。清康熙釉裏紅僅次於當時的青花瓷,色調豔,紋飾清楚。有的色較濃重,有的呈粉紫色。雍正釉裏紅的呈色技術進一步提高,和青花搭配時可做到運用自如。

其釉裏紅多數燒得十分成功,比康熙時更鮮豔,大多有“大清雍正年製”兩行六字楷書青花款。乾隆釉裏紅大多紅色偏淡,基本上和雍正釉裏紅色調一致,但乾隆朝則十分鮮豔的極為少見。

中國傳統習慣上,常常以紅色代表吉祥與富貴,釉裏紅燒成後呈色穩重,敦厚,既壯麗,又樸實,深受人們喜愛。明代時,由於朱元璋對紅色的特別鍾愛,更加深了人們對釉裏紅瓷器的偏愛,迄今釉裏紅仍是收藏者熱衷追求的藏品。

釉裏紅在當今市場比較受人追捧一是因為其色周紅透豔麗之美,令人歎絕;二是因為這類瓷品燒製工藝極難掌握,常有“千窯一寶”之說;三是明代彩料多采自外國,受材料限製,曆朝燒製此品的時間都不太長久,清初所製,尚沿用前朝遺料。

所以造成釉裏紅瓷器存世量很少,它的價格也是居高不下。今天柴掌櫃拿過來的這件明洪武釉裏紅大盤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件兒器物,這件兒東西的估值應該在兩百萬元以上,如果柴掌櫃有意出售我倒不介意買下來。”

等柳亦辰介紹完之後現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最開心的應該就是這位柴掌櫃,直到今天他那顆懸著的心總算是落實下來。之後幾位前輩一同為他開具了鑒定證書,柳亦辰還告訴柴掌櫃如果以後想出手的話一定要聯係自己,他還把自己的聯係方式告訴給了柴掌櫃。

等柴掌櫃下去之後柳亦辰他們就又是五個人一起開工,如果在不開始鑒寶的話後麵那些等著的持寶人就要埋冤死了。中州站總得來說人數上還是要比京城站的人少了許多,畢竟他們準備的時間也不是特別長,還有的人是從京城站專程來到這邊的。

上次巡回鑒寶京城站柳亦辰他們兩天隻是鑒定了多一半,還有很多人沒有等到,這不是知道下一站是在中州所以就早早的來到這邊報名來了。這樣一來鑒定速度明顯快了許多,而且柳亦辰和幾位前輩商量了一下鑒定完之後暫時先不開具鑒定證書,讓那些人先去到一旁等到這一批鑒定完之後在統一為他們開具鑒定證書。

這樣的話效率會更快一些,在鑒定的時候柳亦辰在想著這都第二站了還沒有遇到朱仿的瓷器,難不成這東西會自己平白無故的消失了嗎?還是有人心虛不敢拿出來讓他們鑒定一下啊,還沒等他想完柳亦辰用餘光瞥了一下白老那邊。

他看到白老正拿著一件青花釉裏紅雲龍紋天球瓶翻來覆去的看著,臉上還是一種遊移不定的表情。“怎麼了白老,這件東西有什麼問題嗎?”柳亦辰向白老詢問了一下。白老扭過頭來對柳亦辰說道:“小柳你來看看這件東西,這件東西給我的感覺很別扭,但是我又具體說不出來哪裏別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