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拜師習俗的形成主要受儒家傳授學術的規製影響,最早可追溯至孔子收徒的做法並由其演化而來。至現代,中國的中醫藥、傳統藝術等行當仍采取拜師從業、傳授技能的方式。拜師,手工業、服務業和娛樂業等多種行當的職業民俗。新從業或學藝者通過儀式與授技授藝者結成師徒關係,謂之“拜師學藝”。
通常,拜師者要有引薦人和擔保人,師徒雙方簽詞相應的契約後舉行拜師儀式,由新從業者行拜師禮,再由師傅引領拜行業祖師並一一介紹給師兄等。各行各業的拜師禮儀程序大同小異,但也各具行業特點,甚至有入行拜師的行規。
收徒和拜師是為了明確雙方的責任和義務,使學者確有所成。師徒雙方的責任和義務,大都由各行業的行規及特定的契約加以規範、限定。如一般不準各門師傅爭帶投師學藝者,亦不準學生在從師學習過程中另投他師,以免造成前師費力而後師享其成的情況。有的行業規定,出徒一個才能再招一個,不得同時招收兩徒。
傳統的師徒關係僅次於父子關係,即俗諺所謂”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師傅”、“投師如投胎”。有的行業,一入師門,全由師傅管教,父母無權幹預,甚至不能見麵。建立如此重大的關係,自然需要隆重的風俗禮儀加以確認和保護。一般拜師禮儀分成四個程序。
第一,拜祖師、拜行業保護神。表示對本行業敬重,表示從業的虔誠,同時也是祈求祖師爺“保佑”,使自己學業有成。
第二,行拜師禮。一般是師傅、師母坐上座,學徒行三叩首之禮,然後跪獻紅包和投師帖子。
第三,師傅訓話,宣布門規及賜名等。訓話一般是教育徒弟尊祖守規,勉勵徒弟做人要清白,學藝要刻苦等。
今天的見證人就是這些古玩行的前輩,所以他們幾位推舉出馬老來主持拜師儀式。因為老爺子收徒並沒有提前通知他的家裏人,所以當聽到老爺子今天要準備收柳亦辰為徒的時候都是非常錯愕的,柳亦辰的父母也是才知道威老要收自己兒子當徒弟,所以除了激動感恩之餘也沒有什麼別的想法了。
威老之所以收柳亦辰為徒是因為對他十分重視,而且柳亦辰也是尊師重道之人,威老不想柳亦辰以後誤入歧途,尤其是他還這麼年輕,在古玩鑒定上麵就這麼厲害,再一個就是為了保護他,讓他能夠名真言順的在古玩這行更好的走下去。
馬老起身說了一段話後宣布拜師開始,威老依舊坐在椅子上麵,柳亦辰起身接過彭昊端來的一杯茶說道:“師父,請喝茶!”老爺子接過柳亦辰遞過來的那杯茶一飲而盡笑著說了三聲好,老爺子交代柳亦辰既然作為他的徒弟那以後違法亂紀的事情一定不能做,而且讓他在古玩這行一定要紮紮實實把基礎打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出來。
柳亦辰都笑著答應了下來然後把裝有九龍玉杯的箱子拿了過來交給威老說道:“老爺子這是我的拜師禮你看看怎麼樣啊?這件東西我一直沒拿出來過,隻有我父母見過一次就連孔叔楓哥他們我都沒給他們看就想給你一個驚喜。”
司徒楓在底下聽到柳亦辰說這件東西沒有給他看的時候故意有點不高興的說道:“我說亦辰老弟你也太不夠意思了吧,居然還有寶貝沒讓我們看過,你說你今天該不該罰,孔叔他連你都瞞著你說這小子真是翅膀硬了,今天要好好灌他一番了嗬嗬!”
柳亦辰笑著向司徒楓抱拳請求他原諒,他知道這都是楓哥和他開玩笑說的話,老爺子接過箱子慢慢的把箱子打開,幾位古玩界的前輩也是盯著箱子裏麵看呢,柳亦辰的每件藏品都能讓他們大開眼界所以他們也都想第一時間知道這裏麵的東西是什麼,箱子裏的九龍玉杯逐漸的顯露出來,看到九龍玉杯的幾位前輩心想難不成柳亦辰是用上好的和田玉料做了一個酒杯出來?
不過老爺子看到九龍玉杯的時候臉上的笑容更盛了,以前他隻是猜想這件東西在柳亦辰那裏,今天見到九龍玉杯的那一刻終於驗證了他的猜想。老爺子笑著問道:“小柳啊你怎麼想到把這件東西送給我啊,這件東西的價值可是無法估量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