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揭畫中畫(2 / 2)

威老拍了拍手說道:“好好,說的好啊,沒想到你小小年紀居然懂得這麼多,你說的沒錯,這套象棋就是金絲楠木的陰沉木做成的。咱們也該進入正題了,小柳把那幅畫拿過來給我看看吧!”

柳亦辰從身邊把那幅畫拿出來放到了桌子上麵,這時威老已經讓彭昊把象棋和茶具都拿走了。威老戴上手套慢慢的把那幅畫打開看到畫的第一眼皺了皺眉頭。這幅畫隻要是行內人打眼一看就能看出來是件仿品,而且還是仿的著名的沈周的《廬山高圖》。

威老繼續往下看看完了畫在看裝裱的手法不過他越看越奇怪,當看到那幅畫的卷軸的時候驚呼一聲自言自語道:“這天杆地杆和畫軸,倒是用普通的木頭做的,不過這選材用料也太差了,看這畫的時間,應該是清朝時期那會兒仿的,這才過了一百多年就快腐朽了,真是搞不明白,這樣的畫,也會有人去裝裱,咦?!!!這……這是江南吳裝的手藝活啊,居然還是仿古裝池,誰沒事會用這手法,來裝裱仿的這麼差的這幅畫啊?”

威老一邊說話,一邊拿了一副老花鏡戴上了,開始仔細的打量起這幅畫的裝裱來,嘴裏還在不停地喃喃自語著,聽到一旁的柳亦辰和司徒楓他們兩個有些莫名其妙。看向一旁的孔叔,孔叔對字畫的裝裱稍微有點了解就小聲解釋道:“仿古裝池是解放前蘇州、上海、揚州各地就夠得上稱為裝潢藝術的,專為書畫名家和收藏家裝裱珍貴書畫的。

蘇揚兩地裝裱曆經明清數百年,承前啟後,名馳全國,號稱吳裝。其裱件平挺柔軟,鑲料配色文靜,裝製切貼,整舊得法。《裝潢誌》謂:“王州世具法眼、家多珍秘、深究裝潢”。明代胡應麟《少寶山房筆叢》有吳裝最善、他處無及”的高度評價。”

威老現在心裏實在是有點納悶,這幅畫不管從哪方麵看都是一幅仿品無疑,但是這畫的裝裱工藝又是仿古裝池,而且一般這仿古裝池的畫所用的材料無論是天杆,地杆,木杆,紙管,軸頭這些東西都會選擇上好的材料,甚至在解放以前,仿古裝池所用的軸頭都是珍貴的檀木製造的。

而且老爺子在心裏糾結的還有兩個問題,第一是既然用了複雜的裝裱工藝,但是又為何用這些算是比較差的材料呢?老爺子第一眼看到畫的時候根本沒往這方麵想,也是因為用料太差所以沒有想到這幅畫用到的是仿古裝池的手法。第二就是為何花費這麼大功夫來裝裱一幅這麼差的仿品。

威老突然想到司徒楓那天回來和他說過的話,然後又把畫打開仔細的看那處印章的位置,仔細觀察後發現了端倪,看來這幅畫如同柳亦辰說的一樣很有可能是畫中畫,整幅畫看完之後,威老有些讚許的說道:“這裱畫的人,手藝非常精湛,應該是“吳裝”一派中,大師級別的人物。而且我剛才看了柳亦辰所說的那處有問題的印章處,這幅畫很可能就是一幅畫中畫。”

“那威老你看這幅畫應該怎麼辦,能不能揭開?”柳亦辰站在一旁乖乖的問了一句。“我所學的是京裱,而京裱就是受蘇裱直接影響而形成的,京裱因受到宮廷的影響,其裱件特點是色彩瑰麗大方,裱背厚重,給人以高貴華麗之感。京裱與蘇裱一北一南遙相呼應,成為最有代表姓的兩大流派,至今仍占據主導地位。”威老並沒有直接回答柳亦辰的問題而是把自己的裝裱手藝說了一下。

柳亦辰在心裏想到既然這幅畫既然是吳裝的作品,那麼威老是不是沒辦法把畫揭出來了呢!其實柳亦辰的這點擔心是多餘的,因為這幾種裝裱手法技術都是差不多的。裝裱這行也有規矩,裝裱時用的糨子遇水是可以化開的,這樣後人需要的時候才能重新揭開畫心。

威老看到柳亦辰臉上的表情笑了笑說道:“小柳啊,放心吧,雖然我是學的是京裱但是這工藝都差不多,揭畫是完全沒問題的,你把這幅畫收好我們去屋子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