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讓每一個人都用得起汽車(1)(3 / 3)

T型車問世以前,汽車的普遍架構都是駕駛座位在右邊,實行“右駕右行”,但在亨利·福特看來“左駕右行”才是理想的行車方式。人們都習慣於用右手來進行各種操作,因此,T型車在設計時將駕駛座位放在了汽車的左邊。隨著T型車的風行,“左駕右行”也逐漸成為了美國大陸的公路規則。

最早的一批T型車都是在皮科特製造車間完成裝配的,後來公司將生產部分移動到空間更大的高地公園的車間來滿足市場對於T型車源源不斷的需求。在1913年公司開始流水線規模生產。T型車的最初售價為當時的850美元,而它的競爭對手的汽車售價通常為2000至3000美元。

20年代因生產效率的提高和產能的擴大,T型車的價格已降至300美元。

截至1913年底,全美國有50%的汽車都是福特公司生產的。然而至1918年底,全美國的汽車有一半都是T型車。當時絕大部分T型車的顏色都是清一色的黑色,基本沒有什麼其他顏色可供選擇。據傳亨利·福特有一句名言:“顧客可以選擇他想要的任何一種顏色,隻要它是黑色。”意思就是顧客隻能夠購買黑色的T型車。

但T型車上市之初,並沒有得到新聞媒體的重視,在他們看來,這種外形毫無特色的醜陋汽車根本不值得去關注。然而,T型車的車主們卻無時無處不在宣揚T型車的優點,無數的讚美聲吸引了新聞媒體的注意,記者們開始爭相報道T型車的優點,於是各種溢美之詞開始蔓延於美國各地。整個國家都沉浸在T型車的狂潮中。

T型車麵世的1908年成為工業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T型車以其低廉的價格使汽車作為一種實用工具走入了尋常百姓之家,美國亦自此成為了“車輪上的國度”。

亨利·福特曾一直強調:“我要為大眾生產一種汽車,它大到可以容納一個家庭,小到一個人就能輕鬆駕駛和修理。這種車的設計足夠簡單,但是價格上一定要讓一般人都能買得起。”他做到了,他生產的T型車成了最受歡迎的大眾型汽車。當T型車的熱潮席卷美國時,T型車就代表著亨利·福特。亨利曾開玩笑地說:“T型車就是我的名片!”事實上,亨利·福特的確將T型車作為自己的名片送給了約翰·巴勒斯和托馬斯·愛迪生。

亨利·福特打造了T型車,T型車為亨利·福特打造了一個時代,一個屬於亨利·福特的時代。T型車的熱潮在20世紀20年代早期達到頂峰,據統計,幾乎全美國的汽車有將近2/3都是福特的T型車,很多人親切地稱這種車為“福特”,而其他的汽車在他們眼中隻不過是意義上的汽車而已,“福特”才是大眾心中真正的汽車。

T型車是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作為T型車誕生的主要貢獻者亨利·福特,盡管今天世人對他的是非功過評價各有說法,但是不管怎麼評論,在美國人心目中他始終是個英雄。

流水線生產

在紀錄片《大國崛起》中有這樣一段解說:“1913年8月一個炎熱的早晨,當工人們第一次把零件安裝在緩緩移動的汽車車身上時,標準化、流水線和科學管理融為一體的現代大規模生產就此開始了。”而創造這種大規模生產方式的人便是亨利·福特,這一創造也成為了人類生產方式變革進程中的一個裏程碑。

1879年,17歲的亨利·福特到底特律開始了尋夢之旅。他白天在密歇根汽車公司做機修工,晚上在一家珠寶店維修鍾表。在修鍾表的工作中,亨利·福特發現大多數鍾表的構造其實可以大大簡化,隻要精密分工,采用標準部件,鍾表的製造成本可以大大降低而性能更加可靠。從那時候起,簡化部件,大批量生產,低價銷售的經營思路已經在亨利·福特腦海中出現了。

20世紀初,一輛汽車在美國的售價大約是4700美元,汽車僅僅是少數有錢人的奢侈品。這時候的汽車市場自然是一個很小的市場。亨利·福特認為,要想把汽車市場變成一個能夠創造巨大利潤的市場,就必須把汽車變成普通人也買得起的消費品,而要想做到這一點,大幅降低價格是關鍵。也就是說,福特公司要想獲得大的發展,必須設法生產出價格低得多的汽車,這就需要流水線生產。

1913年4月1日,福特公司第一次用流水線的生產方式來試驗裝配飛輪磁石電機。福特公司以前用常規的方法裝配飛輪磁石電機時,一個工人幹完全部工序,9個小時能裝35~40台,平均每20分鍾組裝一台。

用流水線裝配後,全部工作被分解成29道工序,裝配時間被減少到13分10秒,最後減少到5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