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餘豐,出生在70年代末,家裏有大哥,比我大5歲。那時生活很簡單,在我的記憶中,村裏街道全部是土路,沒有水泥地麵,父母親去種地的羊腸小道是那麼泥濘,那麼窄長,房屋都是老的土胚結構的瓦房,一切都是灰色的,土色的。
小時候,調皮、貪玩是我的天性,可我不任性。我總愛跟著大哥,就像跟屁蟲一樣,大人說,小娃就愛跟大娃,還叮囑大哥,看好我。很多時候,我是追不上大哥的,他跑的實在太快,跟不上,雖然這樣,我每次還是盡力追出去好長一截路,真的追不上了,就自己哭著回家,回到家,母親總是安慰我,等會給你買好吃的。
大多時候,我還是父母心中的好孩子。小學也是在村裏上的,那是新蓋的校園,而且是紅瓦藍磚結構,當時看來是那麼的嶄新和喜人。我愛上學,是因為那裏有花園,花園裏有很多開放的花,那裏有操場,供我們玩耍的很大的地方,那裏有小朋友,跟我一起盡興的玩。人家說我小時候長得像女孩,所以在我上小學一年級那年,母親有意似的給我紮了個馬尾辮,雖然很短,但看起來更像個女孩。我站在自家房前,玩耍著泥土。
“誰家的女娃娃,長得真漂亮!”一個鄰村的婦女路過時看到了我。
我幼小的心靈裏,被人誤認為是女孩,當然很生氣,隨手抓下了頭上的皮筋,扭頭就跑回家裏,一邊跑,一邊喊:“媽媽,我不要這個辮子,我不要做女孩。”
慢慢的我有了自己的小夥伴,因為上學離家裏真是太近了,而那時糧食很短缺,一天的飯菜就是饅頭鹹菜和稀飯,總感覺吃不飽,以至於當時的我們,下課鈴一響,我們就奪門而出,跑回家裏,取個饅頭,一邊吃,一邊返回教室,從沒有遲到過,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小學四年級。我的學習成績也不錯,每年下來,獲得第一名的獎狀總是貼滿家裏燒炕的牆麵,那裏是父母最自豪的地方,每逢過年,家裏來親戚,都要在這裏駐足,而父母也少不了要逐一介紹和誇讚我一番,然後有舅舅、姨夫都會從自己口袋拿出水果糖給我,那是我最愛吃的。
由於村上小學沒有五年級,所以家裏人托關係,找熟人,記得是父親給縣城老師送了一網兜的大蘋果,我就轉學到縣城上五年級,當時看著那一網兜的蘋果,我硬是喊著鬧著讓爸爸再買些,我們帶回家吃,可爸爸總說,那需要很多錢,你學習好了,打了100分,爸爸一定再給你買。
剛開始到了縣城學校,全是陌生人,最期待的是下午放學,自己跑回家,因為離家也不是很遠,大概1000米左右,那時街道上很少能見到幾輛機動車,走起路來也顯得十分安全,家裏人基本上不送我,也不接我。在路上,每次看到汽車就會盯上好久,想著要是能坐上一回心裏就美死了,當然當時見得最多的也就是普桑。
禮拜五,縣城小學放學的早,我和同村的夥伴王虎一塊出去玩,那時正逢初冬,我們就到麥地裏跑著,每個人手裏都拿著自己的武器,我是一根木棍,他是一個彈弓。順著村裏學校外牆一直向西,前麵是大竹林,那裏是我們一年四季都愛去玩的地方,雖然裏麵還有一隻大狼狗看著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