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隨機應變的對外交往藝術(1 / 2)

管理技巧

領導者與各界交往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之後,還要把握一定的技巧,要善於隨機應變,應付一些偶然發生的交往障礙,這樣才能使自己自由地在市場經濟浪潮中一展身手,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造就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

1.企業與新聞媒體的溝通技巧

新聞媒體是企業經常接觸的溝通對象,與新聞媒體溝通的結果,直接影響到企業的信譽、形象和發展。因此,企業應了解與新聞媒體溝通中存在的困難或可能產生的問題,掌握一定的技巧。

(1)了解溝通的特殊性

企業界與新聞界之間很容易出現緊張和誤解:

提出問題的兩難,即新聞界提出的問題往往比較尖銳和敏感,常常使企業難以回答,甚至感到憤怒。

目標和過程的兩難,即企業往往強調將取得的成果,而新聞界更加關心取得成果、實現目標的手段和過程。

共識和衝突的兩難,即企業竭力尋求共識,而新聞界強調衝突,以吸引公眾。

保密的兩難,即企業強調競爭、領先,從而嚴守商業秘密,而新聞界強調透明、公開、光明正大。

坦誠與否的兩難,即企業界不喜歡在新聞媒體中常常露麵、無所不談的人,而新聞界則喜歡這樣坦誠的人。

複雜性與簡單性的兩難,即企業往往強調關於自身的新聞應盡量具體、全麵,而新聞界由於時間的限製則要求企業將新聞內容盡量精簡。

隻有全麵深入地了解這些特殊性,領導者才能與新聞媒體進行友善交往和良好溝通。

(2)相互信任體諒,進行有效溝通

企業與新聞媒體的有效溝通,首先應建立相互信任的關係,做到坦誠相見,真誠合作。為此,要消除企業與新聞媒體間常常出現的相互抱怨。

媒體經常對企業的抱怨是:試圖左右和幹預關於企業的新聞內容,違背了新聞自由的原則;侵占有限的版麵過度宣傳企業自己;采用行賄等手段對新聞記者加以利用,從而影響新聞的獨立性和公正性;對新聞的編輯和原則不理解,橫加指責。

企業經常對新聞媒體的抱怨是:對企業抱有偏見;沒有報道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對新聞不是一視同仁,播出與否往往與經濟利益掛鉤;對新聞內容要求過於苛刻,缺乏靈活性。

領導者除了以正確的態度消除以上抱怨之外,在與新聞媒體的有效溝通中還應掌握以下幾個技巧:

企業高層管理人員要直接參與。這不僅體現出企業對媒體溝通的重視,有利於樹立良好的形象,而且也便於回答媒體的提問,傳遞出的信息也更加可信和具有權威性。

誠實守信。這樣才能取得新聞媒體的信任,與之建立起融洽的關係,開展有效的合作。

提供服務。在新聞媒體需要時,提供滿意的服務,如及時有效地提供新聞媒體索要的資料,包括圖片和文字資料,安排好記者的采訪,創造一切條件幫助其完成采訪任務。

對新聞媒體播出的企業新聞既不低三下四地乞求,也不無端地吹毛求疵。

不對新聞媒體提出無理要求,尊重其選擇。

保證對新聞媒體提供的新聞有價值,並不斷更新內容。

在企業與媒體關係領域中有豐富經驗的美國公關谘詢專家切斯特·伯格提出以下方針,值得企業借鑒:投公眾所好,不是自己所好;盡量以個人名義和口氣講話,這種隻代表個人觀點的講話不代表組織,因此會留有餘地;謹慎講話,因為媒體傳播非常快,出語不慎往往難以挽回;講述重要的事實,不要浪費大家的時間;保持冷靜和理智,尤其是在記者提出具有明顯挑戰性的問題時;對具有冒犯性的問題,不要重複和反駁,可以回避和繞開;對於明確的問題直截了當地回答,不必拐彎抹角、故弄玄虛;對不清楚和不能回答的問題要坦誠承認並承諾以後會給予滿意的答複;講話要吐露真情,不要虛情假意;不要誇大其詞,無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