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戰略謀劃是統禦全局、駕馭未來的大思路(1 / 3)

理論精要

戰略謀劃是企業著眼於長遠的未來適合企業實際而作的總括性發展規則,它決定了企業的生存態勢和發展方向,決定了企業未來一定時期內最重要、最根本的運行方式和內容。企業戰略謀劃以維持企業長期成長、發展為目的,是企業經營的大綱和總方針,企業領導者是戰略謀劃的設計者和組織實施者。為了保證戰略目標正確及順利實現,要求領導者必須把握其原則方法及製定方針。

1.戰略謀劃是企業的製勝法寶

21世紀,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世界市場更加波譎雲詭,變幻無常。置身如此急劇變化、挑戰嚴峻的生存環境,大凡能夠博取成功的企業,在事關企業未來發展方向、發展道路、發展模式等方向方麵,均善於進行科學的具有革新實質的戰略運籌。企業戰略是著眼長遠適應企業內外形式而作出的總括性發展原則。它指明了企業的競爭環境中的生存態勢和發展方向,決定了最重要的工作內容和競爭方式。因此,進行戰略謀劃是領導工作之首。

(1)經營戰略是對企業發展全局的謀劃

每個現代企業為實現自己的目標和使命,可以有若幹種選擇,戰略就與決定選用何種方案有關。戰略包括對實現組織目標的使命的各種方案的擬定和評價,以及最終選定將要實行的方案。

企業要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必須對自己的行為進行通盤謀劃。20世紀60年代以前,在某些企業中雖然也存在著類似於這種謀劃的活動,但所使用的概念不是經營戰略,而是長期計劃、公司計劃、企業政策或企業家活動等。直到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Ⅰ·安索夫的《企業戰略論》一書出版後,戰略謀劃才以一種具有科學性的概念,開始在企業管理學中使用。

根據人們對戰略謀劃的認識,通常把企業的戰略謀劃定義為:企業麵對激烈變化、嚴峻挑戰的環境,為求得長期生存和不斷發展而進行的總體性謀劃。它是企業戰略思想的集中體現。

企業的戰略謀劃具有如下顯著特征:

[1]全局性特征

企業的戰略謀劃是以企業的全局為對象,根據企業總體發展的需要而製定的。它所規定的是企業的總體行動,它所追求的是企業的總體效果。雖然它必然包括企業的局部活動,但是,這些局部活動是作為總體行為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戰略中出現的。這樣也就使戰略謀劃具有綜合性和係統性。

[2]長遠性特征

企業的戰略謀劃,既是企業謀取長遠發展要求的反映,又是企業對未來較長時期(5年以上)內如何生存和發展的通盤籌劃。雖然它的製定要以企業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當前情況為出發點,並且對企業當前的生產經營活動有指導、限製作用,但是,這一切也都是為了更長遠的發展,是長遠發展的起步。凡是為適應環境條件的變化所確定的長期基本不變的行動目標和實現目標的行動方案都是戰略。而那種針對當前形勢靈活地適應短期變化,解決局部問題的方法都是戰術。

[3]抗爭性特征

企業戰略謀劃是關於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如何與競爭對手抗衡的行動方案,同時也是針對來自各方麵的許多衝擊、壓力、威脅和困難,迎接這些挑戰的行動方案。它與那些不考慮競爭、挑戰而單純為了改善企業現狀、增加經濟效益、提高管理水平等為目的的行動方案不同。隻有當這些工作與強化企業競爭力量和迎接挑戰直接相關、具有戰略意義時,才能構成經營戰略的內容。應當明確,市場如戰場,現代的市場總是與激烈的競爭密切相關的。戰略謀劃之所以產生和發展,就是因為企業麵臨著激烈的競爭、嚴峻的挑戰。企業戰略謀劃就是為了取得優勢地位,戰勝對手,保證自己的生存和發展。

[4]綱領性特征

企業戰略規定的是企業總體的長遠的目標、發展方向和重點、前進道路,以及所采取的基本行動方針、重大措施和基本步驟,都是原則性的、概括性的規定,具有行動綱領的意義。它必須通過展開、分解和落實等過程,才能變為具體的行動計劃。

戰略謀劃的上述特性,決定了戰略謀劃與其他決策方式、計劃形式的區別。根據上述戰略謀劃的特性,我們又可以說,戰略謀劃是企業對具有長遠性、全局性、抗爭性和綱領性的經營方案的謀劃。

(2)製定科學的發展戰略是企業經營的根本

由於企業的戰略謀劃是對企業長遠發展的全局性謀劃。因此,科學地製定企業的經營戰略可以說是企業經營的根本。

[1]戰略謀劃是一種以變革為實質的概念

現代企業生存在激烈變化、嚴峻挑戰的環境中,要在這種環境中生存發展,必須通過不斷革新來創造性地經營企業。也就是通過實施具有革新實質的經營戰略,使企業從適應(或不適應)目前的環境狀況,轉變成適應未來的另一種環境。

要變革企業,就要正確地回答以下四方麵的問題:

A.應該變革什麼?

B.應該向什麼方向變革?

C.應該變革到什麼程度?

D.怎樣實現這些變革?

這些問題都是經營戰略所要解決的本質問題。

企業在變化激烈、挑戰頻生的環境中,必須探索未來的動向,尋求未來事業的機會,變革企業現在的經營結構,選擇通向未來的經營途徑。

[2]戰略謀劃是用來指導企業行為的一係列規則

這種規則主要有以下四類:

A.企業現在和將來經營成效的測量標準,即戰略要達到的目標。

B.發展企業同其外部環境關係的規則,包括企業將開發什麼樣的產品和技術,產品在何處銷售、銷售給誰,企業怎樣獲得勝過競爭者的優勢等。

C.在企業內部建立內部關係和運轉過程的規則。

D.企業用於指導其日常經營活動的規則,稱為作業政策。

2.企業戰略謀劃決定著企業的興衰成敗

有兩個很令人警醒的數據:

其一,1955年由美國《財富》雜誌所列出的全球500強大企業,今天隻剩下不到1/3了。

其二,世界上1000家破產倒閉的大企業中,有850家是因企業家決策失誤所造成的。

因此可以說,戰略決定勝負。企業發展戰略是否正確,直接決定著企業的興衰成敗。

成功的企業首先在於戰略定位的成功。諾基亞用了6年時間,就由一個差一點被賣掉的地區性公司而一躍變為跨國公司,其成功的秘訣正在於此。

1992年之前,諾基亞的產品戰線很長,除移動通信產品以外,還生產電視機、電腦、電線甚至膠鞋。約瑪·奧利拉擔任諾基亞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後,決定專注於當時最前沿、最活躍、最代表發展方向的移動通信領域這個當時並不賺錢的主業,舍棄了包括那些還能盈利的項目,先後賣掉了電線、電腦、電視機等所有不相幹的產品(當時電視機已經做到歐洲第二的規模)。而自從撤出彩電進入移動通信領域後,該公司就像坐上火箭般躥升,每年的發展速度都高於50%。如果不是企業戰略決策正確,及時實施戰略轉移,這樣的速度和今日的輝煌是不可想像的。

反之,如果一個企業的戰略定位不準,那麼企業就會遭受挫折,甚至一蹶不振,導致破產。很多成長中的企業的傾覆,說到底就是企業發展戰略上的失誤。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今天的企業進入了戰略競爭的年代,企業之間的競爭,在相當程度上表現為企業戰略思維、戰略定位的競爭。

有報道說,西方發達國家的企業家花在戰略思考、戰略研究上的時間占全部工作時間的60%。而國內一些企業經營者對此卻很少有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因而很多企業要麼從一開始直到企業破產也沒有製定出一個企業發展的戰略,而是走一步算一步,走到哪裏算哪裏;要麼是錯誤地製定發展戰略,不能根據市場形勢的發展變化對戰略進行及時的修訂調整,適時實施戰略轉移。為此造成失敗的案例比比皆是。一個企業戰略的失誤往往是致命的,是難以挽回的。有鑒於此,企業領導者應該增強戰略意識,強化戰略思維,花大力氣搞好企業戰略研究與戰略設計,並根據形勢的變化適時調整企業的戰略重點和主營業務,從而把企業引向勝利的彼岸,創造輝煌的業績。

以前,無論是企業家,管理學家,或者是經濟學家,一向都認為企業管理的中心任務是提高生產效率,市場競爭的法寶是以最低的價格占領最大的市場份額。然而,人們經常可以看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一些技術先進、設備精良、資金雄厚、生產效率很高的企業卻無法挽回地失敗了。眾所周知,當20世紀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機襲來、汽油價格大幅度上漲時,消費者們都紛紛轉向購買油耗低的小型汽車,而美國的福特、通用和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公司卻沒有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戰略,以適應市場形勢的變化,他們仍然在滿負荷地生產大馬力、高油耗的大型豪華汽車。結果,失去了消費者青睞的美國汽車大量積壓,各大汽車公司陷入了嚴重的困境,有的甚至瀕臨破產倒閉的邊緣,不得不申請美國政府的保護。而未雨綢繆的日本汽車公司卻得消費者購車傾向變化的風氣之先,以全力生產小功率、低油耗、高功能的小型汽車為自己的戰略,大舉進入美國市場,創造了前所未有的銷售紀錄,至今仍使美國汽車公司難以與之匹敵。經驗與教訓告誡每一個企業領導者,高效率當然是企業成功的必要條件,但還不是成功的充分條件。要取得市場競爭的成功,除了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之外,還需要正確的企業戰略作保證。不然的話,一旦戰略決策失誤,企業的生產效率越高,失敗帶來的後果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