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 企業堡壘的自我崩潰(1 / 1)

“堡壘最容易從內部被攻破”這句話是眾所周知的名言,也是很多企業極力避免的。對於企業來說,外部敵人固然危險,自身實力的不濟也難以讓人高興,但是,企業堡壘內部是否堅固,能不能高效運轉,是否能使企業“進可攻,退可守”,則是更加迫在眉睫的問題。

如果把企業看作一座堡壘,我們可以發現,企業堡壘的堅固與否、存續長短,在很大程度上並不取決於對手的強大與否,內部問題的決定作用要遠遠大於外部因素。這也可以看作是哲學上講的“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內耗,狹義上稱為“窩裏鬥”,是人類社會內部存在的一種現象。內耗不僅耗費了許許多多企業的資源能量,也耗費了決策者與執行者太多的精力。企業決策層如果各持己見、互不讓步,隻會使企業運轉效率不斷下降、整體效益受到巨大損害。

當然,很多時候,企業麵臨的並不是嚴峻的生死存亡的大問題,而是發展與停滯,甚至倒退的問題。當企業所有的(至少是主要的)能量都能有利於企業發展時,企業就是良性的,能夠獲得較好的發展;當企業的能量不能有利於企業發展,甚至損害企業的發展時,就可以說企業存在內耗,企業的發展就不可能成為現實,不僅如此,企業的分崩離析也是可以預期的。

有一個小故事就說明了這樣的道理:

有一次,天鵝、魚和蝦,一起想拉動一輛裝東西的貨車。三個家夥將車套上繩索,拚命用力拉,可車子還是原地不動。

其實,車上裝的東西不算重,隻因為天鵝拚命向雲裏衝,蝦盡是向後拖,魚直向水裏拉。

究竟誰對誰錯已經失去了意義,事實上——車子還是停留在老地方。企業就是這輛車子,企業內的能量不能向著同一個目標發揮作用,企業的發展就會受到影響。企業的能量如果互相抵消,那麼企業最終的結果就將是停滯不前,甚至倒退、失敗或者破產。

可以說,無論一個企業的金錢、機器和材料的總和有多麼強大,如果不能夠用於統一的目標,這些不過是一堆無用的物質。可以說,企業內部所有不能有助於企業發展的行為都有成為內耗的可能,所有不能用於推動企業發展的能量與資源都是企業內部自我損耗的原因。

唐太宗李世民在與名將李靖談論兵法的時候,兩個人有過這樣一個結論:“若敵不出錯,則我何由得勝。”自古以來,征戰雙方,除了實力相差過大以外,絕大多數都是由於一方內部出現了錯誤,另一方借此獲得優勝,從而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同樣如此。有句俗語叫做“蒼蠅不叮無縫蛋”,如果企業自己沒有漏出破綻,除非實力實在相差太大,否則競爭對手是很難打倒自己的。企業自己內部如果沒有問題,沒有內耗,生存一般沒有太大的問題。否則,企業就會自己授人以柄,給敵人亮出攻擊自己的破綻和切入點。

我們還可以用汽車的內耗來說明企業的內耗問題。在汽車發動時,其內部各零件要產生相對運動,會產生內部摩擦力,造成溫升、能耗、磨損等等。零件的尺寸和形狀會因此受到緩慢而連續的破壞,導致振動和噪音,影響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壽命。美國汽車學會的研究報告顯示,汽車發動機本身由摩擦消耗的功率達到總功率的30%。據統計,全世界工業部門所使用的能源中,大約有1/3至1/2最終會以各種形式消耗在摩擦上。

汽車的內部摩擦、損耗,其實反映的是由於內部的不協調造成的內耗。這與企業內部組織結構的不合理、人員任命的不恰當、溝通的不順暢等原因造成的內耗是一個原理。

綜合而言,企業如果是一座堡壘,除了在市場競爭中被別人的強大實力打敗之外,由於內耗所導致的自我崩潰才是企業失敗的更普遍的原因。並且,這裏的內耗,不隻是最為大家熟悉的內鬥、內訌等爭權奪利,還有由於決策不當、組織不協調、製度不規範、人員任用不合理、溝通障礙、文化衝突、精神疲軟等各種因素造成的內耗。它們,都是可能導致企業整體陷入困境的魔咒。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