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 思維有了限製,也就有了死角(1 / 1)

對於極為少見的事情我們往往記憶深刻,對每日常見的事情反而容易視而不見。就好像我們經常感歎的那樣,“得不到的東西最珍貴,容易得到的東西也很容易被舍棄”,“隻有失去了才會覺得可惜”。我們的記憶和思維,容易偏愛尚未實現的目標,注重有特色的難以獲得與理解的因素,但容易忽略普通的、常規的重要性。這樣的結果就是,最重要的細節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視的,最關鍵的部分往往最容易成為死角,隻因為它們最普遍與常見,也最容易被忽略。

對於人們來說,死角是習慣的力量,是經驗的教訓,是用固有的標準戴著有色眼鏡看問題,是有些時候最容易忽略的實質性東西。但人的思維被自己主觀固有的東西限製了,或者受製於客觀上的不足,死角就自然而然地出現了。死角其實不僅僅是問題的一個點,更是導致死角出現的整個問題本身。

因此,從根本上講,死角的出現有主觀和客觀兩方麵的原因。客觀原因是思維所依據的信息不充分,所運用知識有欠缺,所能運用的手段有不足。

比如,《坐井觀天》這則寓言故事,一般來看是諷刺了眼界狹小又自以為是的人。其實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青蛙受到井口大小的客觀限製,隻有這樣的知識和條件,青蛙當然就隻能有這樣的眼界和認識了。

但是,坐井觀天這樣的思維死角,同樣存在主觀原因,就是自以為是,盲目自信。之所以韓愈在《原道》裏說:“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就是青蛙受到井口大小的客觀限製之後,自以為自己看到的就是整個天空,相信自己擁有的就是整個天空,認為井裏的世界就是整個世界。不會懷疑,沒有突破空間限製的創新眼光和思維。

我們可以說,坐井觀天的青蛙很淺薄,但畢竟它還是受客觀條件的限製,它自己生活的圈子就隻有那麼大,眼界就是那麼寬,它怎麼能脫離開自己的眼界來思維呢?但是,就是這樣的一隻青蛙聽了別的動物的話之後就立刻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這難能可貴。

更嚴重的死角不是客觀條件造成的。在現實生活中,那些明明知道外麵的天地有多寬的人卻總以為自己眼睛裏的那片天地才是世界的全部,而且還振振有詞、不知悔改的人,才是更應該諷刺的對象。有了寬廣的眼界,沒有客觀的限製,卻仍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認為自己一切都對,都是最好的,這樣的人才是可悲的,他們已經陷入更大更深的死角之中了。因為,坐井觀天的青蛙願意突破死角,而現實中很多人根本就不願意。

坐井觀天是死角、夜郎自大是死角、盲目自信是死角、妄自尊大是死角、教條僵化是死角、片麵樂觀是死角……但是,主觀思維造成的死角總比客觀的更不可原諒,被平路上的石頭絆倒更加愚蠢。

總之,本書重點闡述的死角不是一些極少存在、憑借一般隻是難以覺察的問題,更多的是我們因為日常思維習慣、行為習慣、知識局限、戰略缺失、眼光短淺帶來的死角。

參與本書編寫創作,為本書作出貢獻的人員主要有:胡開學、嚴謹道、常鳴、展靖康、李鬆明、程思、任冀湘、張峰、陳可人、趙展空、張克複、楊新風、丁斯在、金劍鋒、李思威、張勃、董新華、李建強、郭思嘉、戰滄浪、藍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