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案例分析
教育論叢
作者:鄒蓉
摘要:本文對華東師範大學對外漢語學院的林曉勤老師的示範教學視頻《第一次出國》進行了課堂教學案例分析,主要從教學總體流程概述、分階段課程評價以及課程建議幾個方麵入手,希望能對對外漢語課堂教學起到一定的指導、反思作用。
關鍵詞: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案例分析
作者簡介:鄒蓉(1988- ),女,江蘇興化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
[中圖分類號]: H19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30--01
本節課的教授內容是《第一次出國》,教學對象是18—30歲、具有初級漢語水平的學生。
一、教學總體流程概述
教師通過複習開啟了本節課的學習之路。
教師:“我們已經學習了23課的課文和生詞,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老王他怎麼了?”
學生:“病了。”
教師:“第三張圖,他是誰?”
學生:“美國的警察。”
教師:“老王吃得慣嗎?”“美國人吃的漢堡包,還有呢?老王都愛吃嗎?”“老王愛吃什麼?”
學生:“臭豆腐。”
……
通過以上這些問答,教師和同學們一起回顧了23課的生詞和課文,以及相關的語言知識點的運用。從學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們掌握得很不錯。
接著,教師又提了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同時又跟學生的生活緊密聯係的問題。
教師:“我要問問大家,你在這兒什麼食物吃得慣,什麼食物吃不慣。餃子?小籠包?北京烤鴨?蛇肉?馬肉?臭豆腐呢?”“你們住在學生宿舍嗎?住得慣嗎?”“上海話聽得懂嗎?普通話聽得懂嗎?”
結合自身的經驗回答了上述幾個問題之後,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加深了一步。教師在這個時候提出,請學生們用七八個句子來說一說老王出國的經曆。之後,請了幾位同學按相關要求複述課文。在引導下,這幾位同學都用了課文裏的重點句式。
接著,通過PPT,再次串出老王的出國經曆:“1.因為時差的原因,他總是睡不著。2.老王吃不慣美國的食物。3.在美國買不到他最愛吃的臭豆腐。4.老王這麼大年紀,怎麼能記得住呢?5.警察怎麼聽得懂老王的話呢?”這五個句子暗含了接下來的語法點“可能補語”。
教師通過“吃得慣”、“記得住”、“睡得著”來進行教學,提問學生們這三個短語的反義短語。學生們回答地很順利:“吃不慣、記不住、睡不著。”接著把句子“你聽得懂上海話嗎?”轉換成“你聽得懂聽不懂上海話?”,教給學生們可能補語是怎樣運用的。
隨後,教師給學生們布置了課堂練習,請大家討論第一次出國的情況,提示學生們可以從語言、食物、交通、住宿、天氣等方麵著手。
學習和鞏固之後,教師安排學生們進行聽寫《北京歡迎你》的歌詞。發下去的歌詞紙上某些字詞留白、聽寫。核對之後鼓勵學生們一起唱。
最後,教師給學生們布置了作業:1.短文——《我第一次出國》;2.查歌詞中的生詞。
二、課程整體評價
教師的教姿教態良好。針對漢語初級水平的學生,根據學生們的年齡,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師生互動效果良好,學生的課堂反應較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實際的語言運用,有助於學生對漢語興趣的培養,和在生活中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