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登高,玉佩有變(1 / 2)

泰山,五嶽之首,位於山東省中部,海拔1532.7米,是我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之一。泰山,巍峨沉渾,氣勢磅礴,尊為五嶽之首,號稱天下第一山。

自古以來泰山便是神聖的象征,位於古中原地區的最東部,被黃河與汶河環繞,在古時被視作太陽初生萬物發育之地。

山莫大於之,史莫古於之!

泰山雄偉壯闊,具有厚重的曆史沉澱,可追溯到上古三皇五帝時期,是冀近神靈之地。

“天高不可及,於泰山上立封禪而祭之,冀近神靈也。”

橫掃六國的秦始皇,雄才大略的漢武帝,都曾在泰山舉行過曠世封禪大典。

而在此之前,上古時期更早有七十二位帝王在泰山封禪。

先秦古籍《管子.封禪篇》曾有記載:“昔無懷氏封禪泰山,禪雲雲;伏羲封泰山,禪雲雲;神農封泰山,禪雲雲;黃帝封泰山,禪雲雲;堯封泰山,禪雲雲;禹封泰山……”

上古時期,諸多聖皇與古帝無一例外,皆選擇在此封禪,令泰山籠罩了重重迷霧,透發出無盡神秘氣息。

春秋時期,孔聖曾往來汲汲於泰山,尋覓上古封禪大禮的遺跡,但卻空留遺憾,未有所獲,弟子追問時難以回答。先秦上古時期,各位古皇為何皆在此封禪,至今還是一個謎,可能永遠也無法揭開。

是時,天朗風高,涼風習習,正是中午時分,在山道上忽然來了一個十數人的旅行團。

從年齡上來看:這個旅行團人員組成都非常的年輕,全是的年輕人,大的到二十六七,小的十六七,青春無限,活力充沛。連導遊都是一個二十多歲的靚麗少女,姓陳,紮著一條馬尾辮,朝氣蓬勃。

在旅行團的最後,是一個似乎十七歲的年輕人,身穿一套白色運動服背著一個小旅行包,高約一米七左右,體格健壯,皮膚略白,方臉、隆鼻,劍眉,雙眼皮的朗目,顯得非常健康而有活力,給人一種很有精神的感覺。

他叫馮雲,GD沿海ZJ的一個高二學生,此時正值暑假,和幾個同學約好前來泰山遊玩,放鬆放鬆心情,準備迎來高三的奮鬥,並且作為一個出色的文科生,也想了解一下泰山封禪的曆史,而馮雲本身其實是想報理科的,好找工作。

但是最後為了自己的一個目標,最終選擇了文科,所以他比誰都努力學習,企圖在曆史書中發覺一些蛛絲馬跡,他要一一發掘出真正的曆史,證實曆史中的一些謎題和心中的一些想法,他認為這個世界不會就如同表麵那麼簡單,泰山是一個在曆史中充滿神秘的地方,所以,他來了,和兩個最好的朋友一起來看看封禪之地。

山體分三層台階式地質結構,猶如登天台階,坐北朝南,山體通體打開,一條十公裏裏長的登天路,通向浩大的山體間,延至峰頂。炎炎的烈日下,馮雲邁著輕快的腳步,背著小小的行囊,步履如常的在山道上行進著。他額頭上雖然微有汗水,神態間卻顯得從容不迫,愜意自如地一路觀賞著泰山秀美和各種曆史建築。

當導遊講到古代封禪種種,更是讓人遐思無限,人類總是對未知與神秘充滿向往。忽然間,馮雲有一種心悸,胸口上的玉佩傳來溫熱感,他的精神力出現一陣陣的紊亂,一種冥冥中的感覺催促著他要過去那邊,這種感覺來的是這麼的詭異,是發自精神上的悸動,讓他突然低頭停下腳步,他發現胸口的玉佩在剛才閃了幾下,似乎提醒他要向那個方向過去,這個玉佩是他家祖傳下來的,老爸說它的年代已經不能考究了,是他爺爺的爺爺的祖爺爺傳下來的。

這個玉佩在他小還小時就給帶上了,它是像一個牌子,中間是一個漩渦狀的一團東西,旁邊還有一點殷紅,小時候他不小心將自己的血滴了一點在上麵,結果洗不掉了,似乎被吸收了,於是玉佩上也出現了一點殷紅,但是一直也沒有什麼神異可言,就像攤子上的東西,並且學校還不給戴,幸好他成績夠好,老師見到了也不多說什麼,有特權了就不用解下來,也一直戴著,不過今天它似乎有反應了。

在他旁邊的人問:“阿雲,怎麼了?”

馮雲抬起頭,看向旁邊的兩個男孩,一個方臉,皮膚微微發黑,壯的像是胖了的,比馮雲高一點的男孩;一個與馮雲身高、體型差不多的平頭短發的男孩,都是很精神的小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