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千金買馬骨——巧妙地發布信息(1 / 1)

從前有個國王,很想買到千裏馬,甚至不惜重金求購。可是三年過去了,一匹中意的馬兒也沒有買到。有個侍臣見國王為此終日悶悶不樂,就提出要帶上一千兩黃金出去替國王買馬,國王答應了。

侍臣奔波了三個月,才獲得了一匹千裏馬的線索。可是等他趕到的時候,那匹馬已經死了。侍臣想了想,提出用五百兩黃金購買那匹死千裏馬的屍骨。馬主人本來為失去這筆大買賣而非常痛惜,沒有想到別人仍願意高價來買馬的屍骨,真是喜出望外。

而國王聽說侍臣買回來一具死馬的骨頭,十分氣惱地斥責道:“我要的是一匹活千裏馬,你白白花掉五百兩黃金,買回一套馬骨頭,有什麼用處?”

侍臣不慌不忙地說:“世上不是沒有千裏馬,隻是原來人們不相信您會出重金來買,所以一連幾年您都沒能買到。如今我用五百兩黃金買了千裏馬的骨頭,無非叫天下人都知道,您是特別珍惜千裏馬的。消息傳開,自然會有人把活的千裏馬送上門來。”

果然,不出一年,國王就買到了好幾匹千裏馬。

分析: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溝通過程實在太重要了。

溝通過程中,溝通的雙方或多方都進入溝通係統和溝通角色,才能對溝通同時行適當、及時、同步的反應。

因此,企業應當充分了解對方對自己所傳達信息意義的把握程度。這個侍臣知道自己發布的信息在別人眼裏的重要程度,而國王卻單方麵注重自己對信息的收集,忽略自己發布信息對別人的影響。其實,這種影響往往會產生良好的效應。就好像瞎子點燈走夜路,點燈就是為了給別人傳遞“有人,小心”的信息。別人收到信息,就會相應做出配合的行為。

理論延伸:

溝通的過程是雙向的,具有同步性的特征。你在收集別人的信息,別人也在期待從你這裏獲取有效信息。因此,企業要注意在對外交流時的一言一行。

好的做法:

溝通交流無非要別人知道你的誠信。但是,誠信的表達和傳遞卻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有的時候,並不是你的言語可以達到效果的,而是需要一些技巧。也就是說,不一定要直接地表白,即使你的語言再動人,別人也不一定相信。反而,迂回地借助其他事物來傳遞信息,倒可以讓別人既不覺得突兀又感覺誠實可信。

不好的做法:

侍臣的思維就是上文提到過的“換位思考”。換位思考有良性和惡性。發布良好的信息,促使雙方產生良好的互動就是前者。而某些企業發布欺騙性信息,引誘消費者上當就是後者。對於中國民營企業來說,誠信是一個嚴格的考察關口。當前,中國市場日益成熟,市場的選擇功能和淘汰功能開始強大,微利取代暴利,消費者主權取代生產者主權,買方取代賣方,缺乏誠信的企業和企業家很快就會被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