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初生的白色小馴鹿(1)(1 / 2)

艾望河是一條冰川河,幽深的河水冰涼刺骨。遠遠望去,隻見高聳入雲的挪威山脈間,蜿蜒著一道狹長的黑線,如同地球裂開的一條縫。艾望河比大海高出近千米,但比起太陽來,仍要矮得多。

河岸蕭瑟,隻有幾排長勢欠佳的樹,如同一條長長的尾巴橫掃河穀,穀底最為濃密,越往高處越窄小稀疏,到最後,僅有幾棵小樹散布在苔蘚上。

河畔還有幾座三百來米高的花崗岩小山,種種略顯矮小的樹木也由密至疏地從山腳一直綿延至山腰。

對於樹來說,山腰之上的生長環境十分惡劣,縱然是不畏嚴寒的楊柳與白樺,也在與冰霜的鬥爭中敗下陣來,尚能堅守的是幾叢低矮的灌木,以及北歐鶇鳥、田雲雀還有鬆雞最愛在這裏唱個不停。然後,再往上走,歡快的歌聲會漸漸飄散,隻剩下瑟瑟寒風從岩石間呼嘯而過。

登至山頂,霜雪覆蓋的賀依高原豁然屹立眼前,那是一大片坑坑窪窪、岩石遍布的高原,深坑裏還覆蓋著積雪。向北望去,一座座雪峰屹立在高原盡頭,閃爍的白光令人目眩神迷,如同高山之上的巨人國,一個冰川與積雪共同打造的聖潔家園。

熱力到底有多重要?樹木的生長規律會告訴你答案。陽光越弱,植被的覆蓋麵積就越小,因而山穀北坡的植物總是少於南坡。

鬆樹和雲杉隻在低矮處生長,花楸樹能站得高些,楊柳和白樺堅持到了半山腰。而為山坡添上最後一抹綠色的,是生命力極強的苔蘚與藤蔓植物。

高原上蔓延了一大片一大片淺灰綠色的馴鹿苔,陽光充沛的地方則呈草綠色,還有些橙黃色的金線蕨點綴其間。

遠遠望去,大大小小的石頭皆為淡青色,細看之下,每塊都色彩斑斕,有的鑲了一圈青灰色地衣邊,有的嵌著幾條橙黃色細紋,有的綴著幾個漂亮的黑點兒。

這裏的岩石有著很強的聚熱能力,因而每塊石頭周圍都生長著一些本來沒辦法存活於如此高的地方的喜溫植物。低矮異常的楊柳與白樺緊貼著岩石,它們的枝葉不肯直麵寒風,而是圍繞在石頭旁,像一個個上了年紀的法國人,寒冬臘月總愛倚著溫暖的火爐。

越往北就越冷,別的植物漸漸從畫卷裏淡出,隻剩那無處不在的馴鹿苔,讓高地始終鋪著一層青灰色地毯。

盡管現在已是七月,坑裏依然存有積雪。不過,雪在慢慢融化,化成清涼的雪水,緩緩流入河中。覆蓋在貧瘠土地上的片片白雪,抑或雪衣藻等藻類植物組成的點點紅雪,美則美矣,卻是一種冰冷而沒有生命力的美,仿佛是在暗示,離開了溫暖,生命也將不複存在。

這片積雪點點的青灰色荒原,看上去死氣沉沉,就連鳥兒也不會飛來。而荒原盡頭,是一個寒冬永不離開的冰雪世界。北坡與南坡布局類似,隻是樹木要少得多,在高於海平麵的區域就已絕跡,冰雪覆蓋的範圍也更廣一些。

樹林與雪原之間,是一大片被稱為苔原的地方,一棵樹也沒有,隻有大片、大片的馴鹿苔。那裏,是屬於馴鹿們的快樂家園。

小百科

雪衣藻分布在高海拔地區的冰雪上,遠看猶如紅雪,聞起來有種西瓜的味道,因此也稱“西瓜雪”,這些紅斑點是由雪衣藻等藻類組成的。在永久性冰雪中,高原藻類分布廣,耐寒性強,研究發現它們的細胞液中含有大量糖分和油脂類物質,這些物質可以降低細胞液結冰時的溫度,就像鹽可以降低水結冰時的溫度一樣,再加上厚細胞壁的保護,零下40度也不至於凍壞它們,又因其含有血色色素,故呈紅色。

馴鹿苔,大片叢生在高山荒漠、苔原及極地的岩石表麵或冰雪中,極耐幹旱和寒冷,是寒地動物馴鹿等秋冬兩季的重要飼料。即使埋在雪下,它也能繼續生長,但總也長不高,最高不過四五厘米。

馴鹿又名角鹿,雌雄皆有角,角的分枝繁複是其外觀上的重要特征。馴鹿主要分布於北半球的環北極地區,包括歐亞大陸和北美洲北部及一些大型島嶼。馴鹿體型中等,頭長而直,嘴粗,眼較大,鼻孔大,耳較短似馬耳,尾巴短小,懸蹄大,掌麵寬闊,是鹿類中最大的,行走時腳能觸及地麵,因此適於在雪地和崎嶇不平的道路上行走。體背毛色夏季為灰棕色、栗棕色,冬季呈淡灰色、灰褐色或灰棕色。食物主要是馴鹿苔、石蕊,也吃問荊、蘑菇及木本植物的嫩枝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