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篇文章丟失讓毛澤東最傷心?
精華選讀
作者:倪德剛
毛澤東一生寫了很多文章,新中國成立前,尤其是井岡山時期丟了不少,有的至今下落不明。1961年3月毛澤東在廣州會議上,專門講了丟失文章的事,他說:“別的文章丟了,我不傷心,也不記得了,這兩篇文章我總是記得的。忽然找出一篇來了,我是高興的。”哪篇文章找到了,毛澤東高興呢?這就是《調查工作》。哪篇文章丟了,毛澤東傷心呢?這就是《反對本本主義》。1961年毛澤東回憶說:“寫這篇文章(指《調查工作》)之前,還寫了一篇短文,題目叫《反對本本主義》,現在找不到了。這篇文章(即《調查工作》)是最近找出來的。”
發現
《調查工作》一文的石印本,是由福建省上杭縣茶地公社(今茶地鄉)一位農民——賴茂基發現的,並於1957年2月獻給當時福建龍岩地委黨史辦公室。1958年11月,中央革命博物館(中國革命博物館)到龍岩地區征集文物時看到這本小冊子,決定收藏此件。1959年8月,由龍岩地區文教局郵寄到北京,存入中央革命博物館。
1961年1月毛澤東秘書田家英聽說中央革命博物館收藏了這本小冊子後,借到此件並親自交給毛澤東。毛澤東看到1930年寫的《調查工作》小冊子,百感交集、如獲至寶。1月20日早晨毛澤東就給田家英寫信,要求把《調查工作》分送給陳伯達、胡喬木讓他們認真看,並要求給去浙江、湖南、廣東搞調研的同誌每人發一份。3月11日批示,送林彪閱。3月13日批示給劉少奇、周恩來、陳雲、鄧小平、彭真五位同誌,說那篇《調查工作》的文章請同誌們研究一下。同日,毛澤東在廣州召開的中南局、西南局、華東局負責人會議上說:“今年1月找出了30年前我寫的一篇文章(《調查工作》),我自己看看覺得還有點道理,別人看怎麼樣不知道。‘文章是自己的好’,我對自己的文章有些也並不喜歡,這一篇我是喜歡的。這篇文章是經過一番大鬥爭以後寫出來的,是在紅四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以後1930年寫的,過去到處找,找不到。這篇文章請大家提出意見,哪些讚成,哪些不讚成,如果讚成,就照辦。”
毛澤東高度重視此文,其根本原因在於,由於“大躍進”,造成了“三年自然災害”。犯錯誤的深層原因,毛澤東認為,是由於主觀主義、缺乏調查研究造成的。找到了《調查工作》文章,而且是30年前寫的東西,對於反思、糾正當時的錯誤極有針對性和現實意義。
改名
1961年3月11日,毛澤東在《調查工作》上寫了一段說明和批語:這是一篇老文章,是為了反對當時紅軍中的教條主義思想而寫的。那時沒有用“教條主義”這個名稱,我們叫它做“本本主義”。寫作時間大約在1930年春季,已經30年不見了。1961年1月,忽然從中央革命博物館找到,而中央博物館是從福建龍岩地委找到的。看來還有些用處,印若幹份供同誌們參考。印發前毛澤東把《調查工作》改名為《關於調查工作》。
1964年這篇文章編入《毛澤東著作選讀》(甲種本)時,毛澤東將《關於調查工作》改名為《反對本本主義》,寫作時間確定為1930年5月。此後,1986年出版的《毛澤東著作選讀》和1991年出版的《毛澤東選集》第2版,一直沿用此名,均收入了這篇文章。
這就是說,我們現在看到的《反對本本主義》並不是1930年毛澤東寫的原版《反對本本主義》,而是由《調查工作》改名而來的。很多同誌把《調查工作》當作1930年版的《反對本本主義》是不對的。原版本的《反對本本主義》一文,至今沒有下落。
毛澤東把《調查工作》改名為《反對本本主義》,一是表明毛澤東對丟失的《反對本本主義》的懷念。二是本本主義是我們黨犯錯誤的總根,反對本本主義是一項長期的曆史任務。三是反對本本主義必須調查研究,調查研究是打破種種思想束縛,不斷創造新思想的根本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