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小孩幫大人買“黨外雜誌”(1 / 2)

20世紀80年代以後,社會慢慢開放。台灣禁書的主流是黨外雜誌,從《自由中國》《文星》,一直到《美麗島》《八十年代》,終於迎來第三波高潮。各個黨外派係紛紛推出自己的機關刊物,宣揚理念。那時候,黨外雜誌的水平相當高,而且內容非常有趣,不僅僅是抗議而已,有時候會有一些介紹勞工、社會主義等左派思想的文章,也有很多是老外省人研究蔣家和國民黨曆史的一些內容。而有黨外雜誌,自然也有很多為了反製黨外人士言行的“反黨外雜誌”,至於是誰支持的,就心照不宣了。另外還有些根本就是報道政壇內幕小道消息的劣質撈錢雜誌。天降大雨一樣“嘩”一下來了,百花齊放,當局有點措手不及,抓不勝抓,這段時間,可說是警備總部最忙碌的時期,要一直到解嚴之後才稍稍平靜。

我第一次看到所謂的黨外雜誌,是在家裏的抽屜瞄到的。我一頁一頁翻,既震驚又痛苦,“政府”那麼好,黨外這些人太壞了,專門攻擊“蔣總統”。我真的無法相信爸爸居然會去看這種反政府的東西,那時候有種人生觀就要崩塌,卻又還沒崩塌的感覺,那種劇烈衝擊隻有一直到國中第一次看到色情書刊才可比擬。可幻滅是成長的開始,沒隔多久,我就已經幫忙去書店買黨外雜誌了。

有一次和同學聊天,他說自己小時候幫忙買黨外雜誌的經曆:他都先跟老板偷偷說要“那個雜誌”,這時候老板會很例行地問:“你知道小朋友不能看吧!”默默地點點頭,老板不從玲琅滿目的雜誌中找出來,反而從櫃台書桌下麵拿出一個已經用牛皮紙袋裝好的雜誌遞過來。可是,因為怕人看到,所以不能單買雜誌,還要搭配一下其他東西,這時就可以趁機用爸爸的錢來買些彩色畫冊。為什麼要小孩子去買呢?因為不太會被注意,小孩子也樂意去買。聽完之後,大家赫然發現,小時候好像都有這樣被“利用”過的經驗。

當年查禁黨外雜誌的項目叫“春風”,那時候,很多事警總已經不敢再那麼明目張膽了,可編輯們還是要跟警總玩捉迷藏,搞得好像是阿富汗山裏的塔利班分子一樣。每一期,甚至都不知道在哪裏印,連社長都不知道,整個雜誌社隻有一個人知道,就是負責監印的人。各地的印刷廠都有代號,每個電話號碼都是代號,隻有監印的人看得懂,知道那代表些什麼,好像在演諜戰片,神秘得很。

依照出版法,警總並無查扣“未出刊”書籍的權力,一本書要等裝訂好後才算正式出版,這樣才可以查禁。所以警總的人常常就守在印刷廠門口,書一裝訂好,就可以查扣。而為了反製警總,黨外雜誌送印時,也會派人到印刷廠“監印”,其實就是“護鏢”,警總來查扣雜誌時,雙方常演出拉扯推擠叫罵對峙的場麵,印刷廠變PK場,雙方都在搶書。

有些比較“敢”的警總人員,就幹脆便衣行動,直接衝進印刷廠,搶走未裝訂好的雜誌、樣板和底稿,所以印刷廠也會多準備幾套版,如果這個廠的版被搶走了,還有其他印刷廠正在秘密地印著,這樣雜誌即使被查禁,但市麵上還是可以看到。又或者警匪片看得太多了,記好車牌,直接在高速公路上飛車攔截,搞得黨外雜誌也要利用當時台灣盛行的高速公路黑車來送書。

那時候的黨外雜誌社門口,幾乎都有一個用來燒金紙的桶子,那可不是祈求平安用的,而是專門燒作者底稿用的。這些邀稿常都大有來頭,報社記者肯定都知道很多內幕,可是外麵報紙又不給登,於是就有不少記者在外麵寫稿子,他們不想曝光,所以有的用筆名,為了不讓他們的真名和筆跡被認出來,因此要把底稿燒毀。還有那些印刷廠,印這些黨外雜誌常常會被查扣,也賺不到什麼錢,所以老板其實也是支持黨外的人士,有理想才能這樣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