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三五”中國經濟三大動力機製(1 / 2)

“十三五”中國經濟三大動力機製

觀察視界

作者:首席觀察員

三十多年的中國改革,畫出了一個體製轉型和發展轉型的漂亮曲線。即將邁入“十三五”的曆史新階段,這種雙重轉型也將發生轉向,那就是從供給端入手,以新改革經濟學為出發點,以機製創新為切入點,以結構優化為側重點,圍繞全麵改革、結構調整和改善民生構築三大動力機製,從而跳出增長斷層、改革斷層和治理體係斷層,推動中國經濟包容性可持續發展。

謀劃未來中國經濟增長,應當順應新形勢下的新特點,尋求新階段的新動力。放眼“十三五”規劃,中國經濟具備了持續向好的條件,擁有了穩定增長的基礎。著眼“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經濟的行穩致遠,中國應從三個方麵尋求經濟增長新動力,即向改革要動力,向調結構要動力,向改善民生要動力。“三大動力機製”將成為中國經濟新的支撐點,將為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澎湃動力。

構築全麵改革動力機製

更好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

“十三五”規劃在本質上就是一個全麵深化改革的規劃,把改革貫穿規劃始終,通過改革為中國經濟提供持續動力,是這份規劃最鮮明的特色和最本質的內容,圍繞形成強大改革動力這一目標,“十三五”規劃要以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為重點,推進重要領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建設完成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體製機製。

建立市場決定機製,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係,構建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加快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係。“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打破地方主義,建立健全社會征信體係,特別是清理和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通過區域一體化戰略,打破行政區劃壁壘,建設統一開放和競爭有序全領域現代市場體係。

建立政府退出機製,簡政放權促“三高”。抓住簡政放權這個“牛鼻子”,使高效市場、高效政府和高效社會有機結合,充分激發市場發展動力、社會創新活力和政府服務能力。把“錯裝在政府身上的手”換成市場的手,建立政府退出機製,推行負麵清單和權力清單相結合的製度。

建立開放融合機製,優化營商準入環境。開放也是改革,開放可以促進改革。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的層次和水平,打造對外開放升級版。推動自貿區改革經驗的複製和推廣,通過改革創新形成與國際接軌的製度機製,創新涉外投資管理體製,改革涉外投資審批體製,建立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麵清單管理模式,不斷加強與國際市場的深度融合。

建立法治保障機製,推進現代市場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通過完善法治為改革護航,為改革助力,全麵推進現代法治市場經濟體係建設,實現市場治理能力現代化。高度重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全麵深化改革。法治的改革和改革的法治化是“十三五”改革動力機製的基礎。堅持於法有據、依法而為,保障改革成果公平分享、惠及全民。

優化結構調整動力機製

以轉型升級推動協調發展

“十三五”是一個必須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才能持續發展的時期。精準拿捏宏觀調控的方向和力度,既要把握總量平衡,更需著眼結構優化。應從優化供給和改善需求兩側精準發力,加強政策引導,推動發展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要充分認識到經濟發展中結構調整的艱巨性,關注現有產業結構對經濟增長的承載能力、經濟增長下行對產業結構調整帶來的風險以及在產業結構調整中出現的新型產業關係。

增強內需拉動力,不斷挖掘和釋放“需求富礦”。中國13億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也是“需求的富礦”。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推進消費主導型經濟是穩增長必由之路,要夯實消費主導的經濟基礎,增加居民收入,加強城鄉居民社會保障,加快收入分配製度改革;促進消費市場的培育創新,更新消費觀念,引導消費需求,培育消費熱點,擴大消費領域,使消費模式由雷同化、平板型向多樣化、梯度型轉變,使消費結構由生存型向享受型、發展型轉變,使消費方式由自我積累型向信貸消費型發展等。

建立新型城鎮化推進機製,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圍繞以人為核心加快形成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配套聯動機製,以高效、包容理念,破解城鄉二元結構難題,加快構建轉移人口市民化轉移人口享受基本公共服務便利化的推進機製。重點包括土地製度改革、戶籍製度改革、棚戶區改造、多元化可持續城鎮化的投融資機製等,推動城鎮化布局和形態的優化升級,讓城鎮化這個推動內需的最大潛力得到充分挖掘和釋放,為“十三五”中國經濟的發展提供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