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健力寶:“東方魔水”是如何變味的 (4)(2 / 3)

李經緯的對抗姿態和洶湧而來的輿論攻勢,把本來就缺少公關應對能力的三水市政府逼到了一個萬分尷尬的牆角。一位三水市政府官員後來頗為光火地說:“媒體的提前介入打亂了我們的計劃,使我們完全陷入被動的地步。”新加坡方案很快就流產了,但是,三水市政府與健力寶雙方已到了勢同水火、無法調和的對立局麵。三水市政府必須在最短的時間裏找到一個“國內買家”,這樣才能“合理合法”地阻止李經緯團隊的MBO方案。

最有可能購買健力寶的當然是飲料業同行。當時在國內,與健力寶齊名的飲料公司有廣州的樂百氏和杭州的娃哈哈。其中,樂百氏已被法國達能公司收入囊中,不能再談,娃哈哈成了最後的選擇。宗慶後是浙商的典範,為人精明,出手謹慎。他對健力寶自然十分動心,可是卻苦於不了解公司的實際家底,也對其強勢的企業文化頗有忌憚。與此同時,李經緯則通過各種渠道對宗慶後軟硬兼施,力圖說服他高抬貴手。於是,三水市政府與娃哈哈的談判或明或暗,糾纏前行。

這時候的三水局勢,已處在一個無比微妙的時刻。三水市政府把出售的時間表卡定在2002年1月底前,因為,“春節前一個月是飲料訂貨的旺季,一切的變數要在旺季前發生”。可是,跟杭州方麵的談判卻始終沒有著落,宗慶後顯然在做著兩手準備,要麼給足李經緯麵子,要麼在最後的時刻狠砍一刀。

2002年1月9日,三水市政府與健力寶團隊再次開會對話。此時的李經緯已擊退新加坡人、勸止宗慶後,而且在輿論上頗占上風,他認定命運不可能第三次從他手中搶走健力寶了。於是,他以質詢的口吻斥問市長,為什麼完全拋開健力寶創業團隊,一意要將健力寶對外出售,“為什麼不讓我們買回來?”市長當即表態:“要買可以,我給你們一個星期的時間。”

雙方商定,李經緯團隊一次性拿出4.5億元買走全部的健力寶股份,從此大路朝天,各走一邊。對桌人馬話不投機,條款擬定,即冷冷地一拍兩散。

眼看著峰回路轉,柳暗花明,可是,命運卻在這個時刻無比殘忍地第三次耍弄了李經緯。

此時,年僅28歲的張海登場了。

張海是近30年中國企業史上最神秘的人物之一。1974年,他出生於河南開封一個小學教師家庭。他的一位小學老師評價他說,“仗著小聰明,喜歡撒謊,而且撒謊從來不臉紅”。上初中時,張海突然開了“天眼”,成了一個有特異功能的神奇少年,有人親眼看到他“把一片大的冬青葉子含在嘴裏,過一會兒樹葉會自動變小,而且輪廓保持不變,甚是奇妙”。1992年5月,剛滿18歲的張海在湖北荊門創辦了一個藏密健身中心。半年之後,河南省社會科學院設立了藏密瑜伽文化研究所,張海出任所長。有宣傳報道稱:6歲時他就在班禪喇嘛安排下到青海,拜在密宗夏瓊寺夏日東活佛的座下,後入西藏受到紅、白、花教上師們的衣缽真傳。這些神乎其神的傳說將開封少年張海包裝成了一個擁有神秘背景的神童,在他的左右開始聚集起一群虔誠的信徒,他們中的不少人後來都成了他的商業夥伴。

從1995年起,張海南下涉足商海。他入主了一家名叫凱地投資公司的企業,然後在1998年以關聯交易的方式進入上市公司中國高科。他後來曾頗為得意地說:“我25歲時擔任了中國高科董事長,當時是國內最年輕的上市公司董事長,我們很多董事都是大學的校長。”其後,他又先後染指深南光,炒作銀鴿投資,進入方正科技、深天馬、飛亞達A、深大通等上市公司。短短幾年內,在灰色而驚險的中國資本市場上構築起了一個威名赫赫的“凱地係”,與唐氏兄弟的“德隆係”、呂梁的“中科係”等成為當時最著名的幾大股市莊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