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健力寶:“東方魔水”是如何變味的 (3)(3 / 3)

正是在劉紀鵬的強烈建議下,李寧遂下定決心與李經緯以及三水市政府攤牌分家。出乎李寧意料的是,原本以為會反應強烈的李經緯對此竟相當大度,完全支持他自立門戶。因為這家服裝公司是健力寶旗下的子企業,所以李經緯有完全的決定權。1994年底,健力寶運動服裝公司從健力寶的母體上順利脫身,集團曆次投入的共計1600萬元,由李寧分3次用現金進行了償還,李經緯甚至沒有提出補償增值部分的要求。1996年初,李寧將公司總部從廣東遷到北京,並更名為李寧運動服裝公司,徹底告別了健力寶。

就這樣,李經緯“扶上馬、送一程”,把心愛的後輩朋友李寧帶上了一條比他自己要順暢得多的商業大道。

2004年6月28日,已經是中國最知名、規模最大的國產體育用品公司的李寧集團在香港聯合證券交易所上市。開盤當日,開盤價即上漲了8%,在香港公開發售的認購數量為暫定發售股份總數的132.2倍,國際配售也出現了約11倍的超額認購。李寧家族控製著46.29%的公司股票,其身價高達16億元。站在眾多的媒體麵前,兩鬢已略泛白的李寧淡淡地說:“我是一個有著10多年企業經營史的企業家,請不要再把我看作一個明星偶像。”

當他說這番話的時候,16年前在首都機場捧花等候他的老朋友李經緯卻正孤單而屈辱地躺在廣州一家醫院的病房裏。

政商交惡:偏不賣給創業人

1997年,38層高的廣州健力寶大廈落成,李經緯按計劃把公司總部遷到了廣州。這時的健力寶達到了曆史的發展高峰:1996年集團的銷售額突破了50億元大關;4月,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評定第一批“中國馳名商標”,健力寶赫然在榜;8月,中國飲料協會公布行業數據,健力寶在產量、總產值、銷售收入和稅利4項上均排名第一;它還被媒體評選為“90年代中國公眾心目中的十大知名品牌”之一。

可是,不為人所知的是,李經緯與三水市政府之間的關係已經到了嚴重惡化的境地。

李經緯在產權上所打的如意算盤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廂情願。在三水市政府官員們看來,他的所有舉動都無異於叛離。作為地方最大的財政收入來源,健力寶的離心行動越來越讓他們坐立不安。據稱,健力寶大廈的建造並沒有通過三水市政府的批準,而其造價之高更是有轉移資產的嫌疑;當總部搬到廣州之後,是否意味著這棵搖錢樹最終將從自己的土地上“遷走”?這些懷疑如病毒一樣在三水市政府官員圈內繁殖和擴散,有人甚至質疑健力寶的海外戰略也是一個“圈套”。因為,“上千萬美元的錢被投入到美國市場,可是在那裏的超市並看不到健力寶的產品”。這些懷疑最終變成了一個堅定的共識,那就是,李經緯已經不跟三水人一條心了。從此,他的所有行動都被打上了可疑的標誌。

1997年秋天,在李經緯的精心策劃下,健力寶在香港聯合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方案行將通過,在此方案中,包括了經營層的股權分配。然而,三水市政府以李經緯團隊“沒有香港暫居證,因而不得購買H股原始股票”為理由,拒絕批準這個方案。李經緯一怒之下,放棄上市。從此,矛盾變得公開化。

從1998年開始,三水市政府加大了對健力寶資金的掌控。集團每開發一種新產品都必須通過市政府審批,經過市政府的財政預算,然後劃撥經費。知情者解釋說,這是因為“三水非常警惕李經緯借開發新產品之名轉移資產,因此幾乎每一個新的招商引資項目,政府都要親自審批,資金卡得緊,還主動要求替健力寶尋找合作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