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經緯另一個大膽的舉措是提出用易拉罐包裝健力寶。在當時的消費者眼中,易拉罐無疑是高檔飲料的代名詞。那時國內尚無一家易拉罐生產企業,三水酒廠更不可能有這樣的罐裝生產線。李經緯四處奔波,最後竟說動了深圳的百事可樂公司為他代工生產健力寶。就這樣,在一番手忙腳亂之後,200箱光鮮亮麗的健力寶準時出現在了亞足聯的廣州會議上,引起了眾人的驚歎。當年6月,健力寶毫無爭議地成為中國奧運代表團的首選飲料。跟所有的參評飲料相比,它是唯一的罐裝品,品牌形象與體育運動天然有關,而且口感、色澤和質量均無可挑剔。
1984年8月,洛杉磯奧運會開幕,它是當時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奧運會,也是第一次由民間操辦並有贏利的奧運會。中國奧運代表團在此次運動會上憑借許海峰的射擊實現了金牌“零的突破”,並最終奪得15枚金牌,金牌數僅次於美國、羅馬尼亞、聯邦德國,位居第四。奧運會上的成功,極大地激發了全民的熱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作為中國奧運代表團的首選飲料,健力寶也獲得了難以想象的關注。
在8月7日的女排決賽場上,已經成為民族英雄的中國女排姑娘們以勇不可當之勢,直落三局,擊敗東道主美國隊,實現了“三連冠”的鴻鵠偉業,這在當年曾是一件舉國沸騰的盛事。在11日的《東京新聞》上,日本記者有賀發表了一篇花邊新聞稿《靠“魔水”快速進擊?》,他好奇地發現中國女排運動員比賽間歇在喝一種從沒有看到過的飲料——事實上,健力寶在當時除了供給中國奧運代表團以外,在中國國內市場上幾乎沒有任何銷量——於是便猜測“中國運動員取得了15塊奧運金牌,可能是喝了某種具有神奇功效的新型運動飲品——健力寶的緣故”。很顯然,這是一篇信手寫來的、沒有經過任何采訪與核實的新聞稿。中國運動員成績的大幅度提升曾在國際上引起過很多猜測,這無非是其中還算友好的一種猜想。沒有想到,一位隨團采訪的《羊城晚報》記者看到了這篇新聞稿後,竟妙手改寫成了《“中國魔水”風靡洛杉磯》。當這條“出口轉內銷式”的新聞在晚報上刊出後,居然被迅速廣泛轉載。“中國魔水”與“東方魔女”(對中國女排的昵稱)的交相輝映,在早已沸騰的奧運熱上再添了一分充滿神秘氣息的驕傲,它實在非常吻合一個剛剛回到國際舞台的東方民族的心理滿足。從此,健力寶一夜而為天下知。
李經緯就這樣交上了好運。1984年,健力寶的年銷售額為345萬元,第二年飛躥到1650萬元,再下一年達到1.3億元。在此後的15年裏,它一直是“民族飲料第一品牌”。在最緊俏的時候,三水縣到處是全國各地前來拉貨的大卡車,一車皮健力寶的批條被炒到了2萬元。
李經緯第二次讓人眼前一亮,則是在1987年。
1987年11月,在廣州舉辦的全國第6屆運動會上,第一次出現了中國企業與國外跨國企業同場競爭的場麵。兩年多前在洛杉磯奧運會上出足了風頭的健力寶此時風頭正健。為了得到“六運會指定飲料”的名號,當時已是全國最大飲料企業的健力寶公司與可口可樂公司展開了競爭,後者願意出資100萬元,而李經緯則一口氣把價碼抬高到250萬元,並外加贈送10萬元飲料。結果當然是健力寶如願以償,而可口可樂隻得到了“可樂型”飲料的指定權。這個細節被當時的媒體記者津津樂道了很久。賽會期間,在新建成的廣州天河體育中心,大到牆壁,小至痰盂、垃圾桶,都鋪天蓋地地印上了健力寶的廣告。最誇張的景象出現在閉幕式上,在當日會場的入口處,200多名工作人員均被要求穿上清一色印有健力寶標誌的運動服裝,他們還向入場的8萬名觀眾每人贈飲一聽健力寶飲料。放眼環形運動場,星星點點全都是健力寶的飲料罐,簡直成了一個橙紅色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