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大政策為下半年經濟護航(1)(1 / 2)

當前宏觀經濟出現的波動,並不能改變中國經濟所具有的巨大韌性、發展潛力和廣闊的回旋餘地。

“既有向上的條件,也有下拉的因素。綜合分析,下半年經濟運行有望保持基本平穩,但走勢還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日前,談及下半年經濟形勢,主管部門權威人士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從主要經濟指標看,隨著外部市場總體回暖、已出台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政策效果顯現,出口有望小幅回升;在就業和居民收入總體良好的情況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將穩中略升。

但與此同時,受製造業和房地產開發投資持續放緩影響,整體投資增速可能出現回落;市場需求不旺和部分產能嚴重過剩行業調整將繼續製約工業生產,工業整體回升動力不足。

“此外,去年下半年基數較高,也會對今年下半年經濟增速帶來壓力,這意味著要保持經濟平穩發展需要付出更多努力。”針對這一局麵,權威人士表示,下半年宏觀政策要保持總體穩定、積極有為,重點把握好三大發力點:一是著力激發市場活力,加快改革舉措落地;二是要努力增加公共產品有效供給,持續加強民生保障;三是要綜合施策支持實體經濟做強,積極培育新增長點。

經濟平穩運行具備良好條件

“之所以對下半年經濟發展抱有信心,首先是基於上半年所打下的基礎。”采訪中,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祝寶良向《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表示,上半年,麵對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決策層在保持政策總體穩定的同時適時進行局部調整,有針對性地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實現了穩增長與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的有機結合,為下半年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首先,創新方式穩增長,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祝寶良表示,麵對周期性調整和結構性變化帶來的下行壓力,我國不斷創新宏觀調控方式,在堅持區間調控的基礎上,出台了係列微刺激政策,實施定向調控,“隨著這些政策措施精準發力,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由年初的明顯放緩逐步轉向穩定增長態勢,國民經濟緩中趨穩、穩中有進,各項指標處在合理區間。”其次,統籌協調促改革,體製機製建設取得新突破。上述權威人士談到,上半年建立健全了改革工作領導協調機製,加強改革方案總體設計,明確和細化了各方麵改革的時間表、路線圖,嚴格檢查、督促落實,保障了改革的順利推進。尤其是在簡政放權方麵,取消和下放了145項關係企業生產經營和社會關注度高的行政審批等事項;3月1日注冊資本登記製度改革在全國推開,調動了全社會興業創業的積極性。

其三,有扶有控調結構,轉型升級出現新氣象。“與投資關聯度較高的行業增速放緩,醫藥、電子信息、裝備製造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較快。”在祝寶良看來,上半年經濟結構的優化,可以從諸多數據中得到體現。

例如,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6.6%,比上年同期提高1.3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繼續超過第二產業。內需繼續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更加明顯。

消費和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4.4%和48.5%。收入分配結構改善,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超過經濟增長速度,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