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書上市距今已有三月餘。這期間的努力、希望、焦灼,百味夾雜,甘苦自知。作為本書所有文章的第一讀者,如果說在編纂工作之外還有收獲的話,那就是“方法論”上的啟示:更有策略地做事;更有耐心。
彙編出版,多了一大曝光的介質,自然也增加了與讀者之間的交流互動。特別是載體獨立,更能夠收獲來自讀者的直接反饋,助益版麵內容的改進提高,也學到了很多鮮活的思路和視角。比如,“集團管控的曆史讀本”—各朝各代如何做公司治理正是當下管理谘詢界最熱火的話題之一;管理學雖是西方工業文明的新產物,可管理學背後的那點玩意兒,咱老祖宗早都門清,隻不過被叫做“宦海沉浮”或“台麵下”。
讀者的諸多反饋讓我們欣慰地感受到本書的用意、思路能夠得到大家的體悟和認可。“不同於大眾的職場書”、“多維研究人力資源和組織行為學的範本”、“有張力,接地氣兒”、“結合曆史的管理書籍最有味道的一本”、“從組織行為學來串起曆史和公司管理的共同點,毫無牽強之處,行文和素材也過硬”……這些當當網或豆瓣網上的點評,正是諸位作者不遺餘力之所在,也是我們必須延續下去的精髓。多位呼籲“快出續集”的讀者,今天終於可以如願!
反饋聲音之中,也有一些理解上的“模糊地帶”。在此簡單加以說明解釋,同時也希望我們的第二本書能夠呈現出更精準的定位和品相。
其一,“‘公司就是朝廷’的說法太大了”。對書名的理解,見仁見智。相信看完全稿,讀者會更明晰我們的用意。但我們也力求更細化每本書的不同定位和聚焦點。比如,《公司就是朝廷》首先提出了以公司眼看曆史的理念,統領整體架構,《公司就是朝廷2》著力在“權力運作”。“權力”是一個中性詞,任何有人的組織裏都有權力的布局和平衡失衡。公司管理、曆史,說到底,核心的相同之處就是權力,權力的運作、管控、流動。而接下來,我們將在《公司就是朝廷3》中聚焦“領導力”。“領導力”不是一個空泛的概念,必須細化到具體環節上,諸如控製力、洞察力、整合力、說服力以及領導者氣質,曆史上提供了太多的正反兩方麵案例。任何組織都有“權力運作”,都需要“領導力”,這是古今共通、具有借鑒價值,且比照毫不牽強之處。我們努力就這些細分話題點作深度挖掘。
其二,“感覺跟公司相差有點遠”,或者“曆史太多,公司太少”。這裏想再度說明的是:一則,“公司就是朝廷”係列書並非一板一眼具體指導讀者“實操”公司管理的書;二則,也不想隻做表麵功夫,在文字上強拉硬扯。我們希望的是以公司組織的“暗線”貫穿於史料解讀的整體,讓所有身在公司組織中的當下人心領神會。事實上,對於很多管理者、公司人來說,普通的管理技巧已經在實踐中得到了一定的積累,公司組織中的人事萬象也看多了,簡單地談技巧、談厚黑,對他們都是小菜一碟。而對應曆史中曆朝曆代“朝廷”這個大公司中董事長、CEO們(皇帝、宰相)所想、所處、所遇,才是今天的公司人讀史的同等段位。
其三,“用現在的觀點套曆史”。落入生搬硬套、牽強附會的“比較文化”的窠臼,將曆史揉捏、為我所用,以追求顛覆常規敘述的快感為唯一目標,是從曆史說管理這一類圖書的大忌。我們所做的是首先找到古今一脈的“原點”,關於人類組織體係的結構性的、本質性的問題。立足於這個“原點”,探討今天的公司社會和曆史上的組織關係可以等量齊觀的部分。也正因為如此,在話題策劃和行文布局上,譬如公司組織變革操盤手的“操盤力”,絕不是就“操盤力”而寫“操盤力”,而是在具體曆史案例的複雜演進中自然體現,而非主觀附會、拔高到管理學上的某些概念、觀點理念。
最後,感謝黃總不吝賜文作序。感謝南都經濟新聞中心兄弟姐妹的支持和勉勵。感謝我的諸位智囊和軍師,你們的熱情和寬容讓我可以隨時隨地以各種問題騷擾你們。同時感謝何新雲、王洪浩、張大誌三位管理谘詢界人士的智慧支援。
本人郵箱是[email protected],歡迎讀者諸君溝通交流。
呂卓
2012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