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寧二年(公元1069年),王安石被宋神宗拜為宰相,銳行變法。“民不加賦而國用足”,立意何其善;“天變不足懼,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決心何其大。但為何又以失敗告終,乃至背負“禍國殃民”的千年罵名?
這個中學曆史課本即有詳述的典故,已被各種形式和角度演繹、呈現過,曆史小說、影視劇集、學術論著,版本眾多,不一而足。《公司就是朝廷2》一書卻呈現了一個全新視角:組織變革“操盤手”的能力探討。“變法”本身無異於一場公司組織變革。舉凡變革,都涉及對原有利益格局的調整,作為“操盤手”的王安石有決心有思路,卻不善組織協調,短於識人、用人、容人之道,以致同級勢不兩立,下級執行不力,上級最終“厭之”,組織變革遭全麵清算,整個公司亂局紛呈。
再如,嶽飛這樣一個悲情曆史人物,其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甚至已被後世演繹得成神成聖。《公司就是朝廷2》則將其放置在組織行為學的思考框架內,拋開情感、道德因素,解構嶽飛之敗的原因和過程:一方麵,其行事風格與南宋公司企業文化背離;另一方麵,其對公司政治的無視、平衡組織關係的一塌糊塗,亦早早埋下了悲劇的種子。
在舊有的認知框架之外,如何獲取真正可以鏡鑒當下的曆史智慧?“公司就是朝廷”係列書在曆史大事件、廟堂大人物和當下社會之間架起了一座便捷的橋梁,打通了時空,讓在時間長廊裏蜿蜒了兩千多年的曆史,投射到了“公司社會”這個鏡麵上。曆史在書中變得鮮活,現代公司組織行為也找到了“通用法則”。
隻要是人類的組織體係,無論是古代的王朝,還是當下的公司,在權力運作、組織格局、利益製衡、博弈策略、管理機製等方麵,都有這種“通用法則”可循。“公司就是朝廷”係列書的編者和作者們,正是從這一原點出發,直抵當下讀者最為關切卻未曾照麵的曆史之核。
張維迎曾經說過,管理沒有新問題,隻是問題的表現形式不同而已。從古到今,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組織,有組織的地方就得有管理。不同的組織可能有不同的目標,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追求,管理的核心問題就是如何將個人的目標“加總”為組織的目標,調動所有人的積極性,使組織的目標通過個人的行為而實現。任何組織,如果不能解決好這個問題,終究會滅亡。
如何“加總”,大有學問。“公司就是朝廷”係列書就如同一套曆史與現實相映照的“加總方法論”。
一個有效率的組織,必須協調好權力和利益如何在組織人員之間的分配、流動,如何布局組織架構,如何溝通信息,如何激勵每個人出於對自身利益的追求而努力工作最終達至整體組織目標—凡此種種,古人在管理國家的時候早就遇到了,並以軍事、政治等皮相栩栩如生地演繹過,個中的顯規則、潛規則,也是當下的公司人正在遭遇和可資借鑒的。
組織與人的互動、組織中人與人的互動,這些組織行為學的根本問題,無論時間遠近,上至朝廷,下至公司,都無二致。從這個意義上說,“管理”不是舶來品,發掘我們老祖宗的管理智慧,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善莫大焉。
《南方都市報》每年生產過億文字、15萬張圖片,生成8萬多個版麵。南都人擇其內容精華,重新定位、深度挖掘、創意包裝,再以“南都圖書”的統一品牌搶灘閱讀市場,回饋受眾更全麵、更係統的價值觀。南都全媒體集群一向鼓勵這樣的資源聚合與二次開發。
“公司就是朝廷”係列書即依托《南方都市報》精品版麵“公司社會”,借經濟新聞中心采編集體合力,由本書主編呂卓重新梳理、精心彙編而成。《公司就是朝廷》推出以來,其曆史與管理相融合的獨特定位、可讀又富有張力的曆史案例讓眾多讀者津津樂道。其所引發的文化界和企業界的極大關注,直接推動了《公司就是朝廷2》的迅速出版。
基於此,相信讀者諸君不會後悔買下這本《公司就是朝廷2》,並更有理由期待《公司就是朝廷3》的出版問世。
黃常開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副總編輯、南都全媒體總裁、《南方都市報》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