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石青初進都城
棠兒東宮尋親
21-1初進長安
六月初一這一天的午後,剛下過雨的天空,碧藍如洗,絲絲的微風吹過,給這火熱的天氣裏帶來一絲涼意。
長安城外,遠遠的大路上走來了一輛簡陋的車子,一個半大不大的小灰毛驢拉著車,得得的往前走。路上鋪著細細的沙子,就算是剛下過雨,也沒有起來泥濘。小驢車的車轅前麵坐著石青,甩著鞭子,趕著小毛驢,車子上圍著半舊的藍色帷幔,車窗子旁的簾子正被一雙小手拉開,露出少女半張精致甜美的的臉,額發厚厚的覆在眉毛上麵,兩隻靈動的大眼睛向四處打量著,臉上透著新奇的神色。這少女卻正是棠兒。
石青和棠兒離開海棠穀後,當天就趕到了黃沙鎮上,因為要帶棠兒走長途,石青托藥鋪的王掌櫃幫忙找尋著買了一輛小驢車,又購置了些必要的簡單的生活用具,在黃沙鎮王掌櫃家住了一晚,第二天就向長安城方向走去。路上曉行夜宿,一路卻也安全無事,趕到這長安城外,也用去了一個來月的時間,轉眼已是盛夏。
石青和棠兒隨著進城的人群,走進長安城裏,走在寬闊的大街上,看著高大的城牆和華麗的樓台,兩個人感覺眼睛都不夠用了。通過打聽,進城後石青就帶著棠兒進了東市,找了家客棧住了下來。
客棧的老板娘姓劉,很是熱心,石青打問情況的時候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不一會兒,就把長安城的情況說了個大概。聽到石青打問太子的情況和住處,還打趣的說:“這位小哥,認識太子啊?那不日飛黃騰達了,也來照顧照顧你劉大姐啊!”石青打個哈哈笑過去,卻在心裏思量著第二天的打算。
棠兒安靜的跪坐在靠窗的幾前,低頭揪著裙裳上的帶子,默默的聽著石青和劉大姐的交談。
這麼些年來,棠兒也就是每年去鎮子上趕兩次集,很少出穀,也很少和穀外麵的人打交道,每天的生活簡單單純。突然就變故橫生,雲姑師傅去世了,來福等幾人也失去了音信,突然間,就冒出來一個太子阿耶,當今皇帝,竟然是自己的祖父。這些消息,讓棠兒久久不能回味過來,不知道今後的生活將會發生怎樣的未知的變化。幸好,阿兄還在自己身邊,從有記憶起,就從來沒有離開過的阿兄,是棠兒最穩固的依靠。
這一路走來,從師傅去世的悲傷,到剛開始出穀的小興奮,每天看到那麼多人,走過了那麼多的路,經過那麼多的村鎮和城市,到來到長安城時的忐忑,棠兒的心裏從來沒有這麼亂過。按照師傅臨終前的交代,她把額頭的花記用藥粉遮蓋起來,再捂下厚厚的額發,隻是安靜的跟著石青,一步步走向長安城,走向未知的生活。
21-2都城長安
唐代的長安城,位於原漢長安城東南方的龍首高原上,左有崤山,函穀關之險,右有關隴,巴蜀之固,自古為四塞之地,號為金湯之固,時有得關中者得天下之語,正是建都的必然之選。隋唐時的長安城,因為沒有舊城的約束,布局便格外方正整齊,中軸線對稱的格局,規整修直的街衢,秩序井然,寬暢闊達,宛如一塊規則明朗的棋盤。其選址和規劃無疑都十分用心,而後世營造時也頗注意不破壞原有格局,如太宗時建大明宮,玄宗時建興慶宮等等,因之有唐三百年長安城的基本格局始終保持不變,即使在現代社會,這也是極為難得的。龍首原地勢高亢,不甚潮濕,宜於住人,水陸交通也很便利,尤其是建都所必備的水源十分充盈。以渭河為主幹,從北岸流入渭河的有涇水,從南岸注入的有洛、灞、滻、澇、灃、滈諸水,是為關中八水,正是“八水繞長安”。一千四百多年後,後世的人們重修了長安的朱雀門和城牆,重現出大唐盛世的煌煌美景,並在此處以大唐國禮迎接來訪的外國元首,這卻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