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準還有很大的回旋餘地
產經
作者:易綱
“金融穩定圖”共有六個維度,我沿著四類風險和兩類條件做一些評論。
第一個風險是外部傳染風險。我認為在全世界,不管是金磚五國,還是發展中國家中,中國經濟抵製外部傳染的能力是比較大的,原因可以說是經濟體製或特殊的國情。亞洲金融危機、雷曼危機、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美國的債務上限危機,包括最近的烏克蘭局勢、中東局勢中,中國經濟顯示出了很強的抵禦外部衝擊的能力。另外,中國金融市場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相對較深、流動性較強的市場。我們的市場機製會進行靈活反應,彙率已經具備彈性,利率正在逐步市場化,金融主體方麵可以隨著預期不斷調整資產負債,調整它的貨幣的結構,減少貨幣錯配的風險。正是這些市場機製的靈活調整,加上我們的體製優勢,以及非常大的外彙儲備,使得中國經濟抵禦外部傳染風險在全世界評價中是比較強的。
第二個風險是宏觀經濟風險。許多人擔心經濟下行,甚至擔心斷崖式的下行或者失速,我不這麼看,新常態調整從高速的兩位數增長到中高速調整是必然的、健康的、可持續的。現在適齡勞動人口總量在下降,我們以一個7%左右的速度增長,再加上我們的增長更多依靠服務業,這是經濟結構出現的可喜變化。服務業的增長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相對於製造業,同樣一個百分點的增長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所以,在今後五年時間裏就業總量問題完全可以解決。當然,結構問題是永遠存在的,各個國家都會有這些問題。經濟增長從總量上來說比較有信心,但個別地區、個別行業還會有比較大的困難。
第三個風險是信貸風險。報告中這個風險主要側重不良資產風險還是信貸可得性的風險,這是兩回事。貨幣基本上可以理解為基礎貨幣,央行可以比較主動地投放基礎貨幣,但是投放的基礎貨幣在多大程度上能轉換成信貸是不確定的,如果銀行貸款的欲望很強,投放一定的基礎貨幣以後,通過銀行體係放大,信貸擴張的能力就會比較強。歐洲和日本的困難在於,中央銀行可以提供基礎貨幣,但是銀行體係不願意放貸,流動性停留在超額儲備金上,沒有一個良好的信貸的創造機製,這是一個非常頭疼的問題。另外一方麵,如果商業銀行擴張能力很強,擴張意願也很強,這又容易產生不良資產,也是一種信貸風險。
第四,關於貨幣金融條件。2014年比2013年還要緊一點兒,這和我的實際印象有所區別,我認為現在的貨幣金融條件沒有那麼緊,現在應該在4和6之間,不應該在2和4之間,我認為中國的貨幣金融條件要比圖上表示的略微鬆一點兒。
第五,關於市場和流動性的風險。我的判斷和報告也有點不同,報告裏市場和流動性風險已經很高了,可能超過9,接近10了。是否指的是資產的價格太高了,比如房市、股市價格太高?還是其他的風險?我認為中國市場的利率在下行,如果考慮到財政部置換一萬億元地方政府債,總體上這件事是降低風險的,這個過程一定要操作得比較平穩,要考慮到對收益率的積極影響。現在我們的市場機製,還有央行的操作是完全可以提供相對充裕的流動性的,保證市場和流動性的風險在一個可控的範圍內。報告裏市場和流動性的風險可能比我判斷的要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