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即良藥
卷首語
養生一詞,原出《管子》,乃保養生命以達長壽之意。在漫長的人類發展曆史中,健康與長壽一直是人們向往和追求的美好願望,因而養生文化不斷豐富和發展。
冬季,天氣幹燥而寒冷,人也容易沒有食欲,正是需要養生的時節。《黃帝內經》講,冬天的氣機都是向內避藏的,因此在養生講究一個“藏”字,水都結冰了,地都凍裂了,生機全部回收,這時候絕對不能攪動體內的陽氣,要與自然保持一致,並且適時地“補氣補血”。在這個“無人不
養生”的年代,養生已不是問題,怎麼養才是問題。
養生貴在養心,養心即是神養。
旅行讓人有一種生命延長的感覺,它是一種精神的長壽。生態旅遊對養生的益處,正應合了古人那種“天人合一”的觀念。人隻有到了自然之中,才會感到與它的和諧,進而找到真正的自我。
大自然不僅慷慨地賜予人類所必須的空氣、陽光和水,而且還以它的千姿百態,吸引、愉悅著人們,讓參與者的心完全沉靜下來。而在旅行的過程中,配合補充冬季才有的特質食材,有助於來年春季的生發,順應自然的生活,是天人合一的基本。
古代道家、佛家的庵、觀、寺、廟多建在環山抱水、風景幽美之處,就是要以得山水之清氣,便於修身養性。曆代養生家多提倡遠足郊遊,文人墨客以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為樂,文壇壽星巴金能壽過期頤,跟他一生喜歡旅遊是分不開的。年輕的巴金每寫完一部著作,就和友人一起去遠遊、爬山或劃船。他把旅遊作為調劑身心、放鬆情緒的娛樂活動。
2012年的最後一期,我們用不小的篇幅向您介紹了“生態養生遊”,擴展您的閱讀視野,問候您的生活質量,在生命的快速路上,邀請您跟我們一起暫停下來,反向、反思、反省,因為這本身也是一種養生之道。
如果您也想嚐試這種以“養生”為主題的旅遊體驗,不妨參考本刊中推薦的行程。
在旅遊養生中,溫泉泡湯是最受推崇的。溫泉自古被人們作為水療及養生的天然資源。如果你偏愛原始森林、天然溫泉的話,那就不能錯過海螺溝溫泉。美麗的雪山、壯麗的冰川、溫泉的溫暖芬芳沁人心脾……在這裏體驗“冰火”內外夾攻的雪穀溫泉,集天地靈氣,養身健體。
在廣西境內,有一個被世界自然醫學會認定的世界長壽之鄉,在這裏,超過百歲的老人比比皆是。這就是巴馬瑤族自治縣。巴馬是目前國內外環境生態科學、生命科學家的聚集地,也是“候鳥人”的養生聖地。巴馬山水相依、洞水相連,空氣新鮮,氣候宜人,而且食用之物完全出自潔淨的土地,被稱作“人間遺落的一塊淨土”。
普吉島、馬爾代夫、留尼旺等溫暖的海島,也早已經準備好了用熱情和閑逸裹挾你的身心。醫學專家推薦,海濱旅遊可以使人心曠神怡、排解憂愁,對神經衰弱、貧血、偏頭痛等患者有一定的助療效果。清新的海風從四周洗劑海島,茂密的森林生產出源源不斷的氧氣,滋潤你的每一寸肌膚,悠閑地感受這各式各樣的原始風光和異域風情,你會真正懂得生存和生活的區別。
養生,全心侍養身體;旅遊,自由放逐靈魂。當養生邂逅了旅遊,生活就增添了新的情趣,寒冬也變得溫馨如春。此時自然,物我一體,物我兩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