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來了!
心聲
作者:張頤武
又到了畢業季,每年一到這個時候,人們都會熱議畢業生的工作不好找,慨歎這一問題愈演愈烈。今年似乎問題更嚴重,大學生的簽約率更為低迷。
年輕人找工作難已經是全球性的現象,在發達國家也相當嚴重。但在中國情況似乎比較特殊。一方麵是製造業或服務業的工作的需求仍然相當旺盛,一麵卻是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
這裏的原因當然相當複雜。中國大學經曆了上世紀90年代後期的擴招之後,其規模實際上已經相當大,這對於提升人口素質,增強國家的競爭力有其重要的作用。雖然現在的白領工作的規模也擴大了,但其擴大速度顯然比不上大學擴招的速度。不少用人單位也相應提高了用人的標準,原來有大學學曆就可以的,現在往往需要“211”“985”大學的本科或研究生的學曆了。
而對於不少用人單位來說也麵臨一些問題。現在對於用人單位和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約束越來越嚴格。這當然是保護勞動者權益的積極的舉措,但也使得一些用人單位認為既然解除勞動合同的成本越來越高,讓不合適自己的單位的人離開不容易,就越來越傾向於減少雇傭新人的比例,形成對於希望進入職場的新人的壓力。
雖然就業環境已經發生了重大的、不可逆的變化,但不少家長和一般社會對於大學生的認識和理解仍然是當年擴展之前相對小規模的精英式的教育,對於大學生往往還是寄托了巨大的期望,但這些期望並沒有在現在也麵臨激烈競爭的職場上體現出來。前幾年關於大學生是否是“普通勞動者”的激烈爭論,最近在微博上關於“大學生搬磚”是否可以的爭論,其實就是這種家庭和社會的期望和現實之間的反差的一種真實的反映。
從目前情況看,大學生就業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社會和政府需要給大學生提供更多的鍛煉的機會和工作機會。比如在社區服務、養老服務等新興公共服務領域如何增加更多的位置,同時更多地增加一些具有靈活性的臨時的工作機會,給予剛畢業的大學生工作和鍛煉的更多機會。
而如何讓勞動者的權益保護和對於用人單位的雇傭信任的積極性的激勵的取得更多的平衡,讓更多的用人單位有更多雇傭新人的願望,也需要更多的激勵機製的確立。用人單位也應該更加積極地雇傭新人。
作為大學生本身以及家人,也需要更好地認識當下的現實條件,實事求是地找到大學生發揮的空間。當然是首先需要加強自己的競爭力,大學畢業不是成功或獲得優裕生活的充分條件,大學畢業生還是要要通過自己的能力來贏得別人需要。千條萬條,能力是最重要的一條。同時,隨著中國的城鎮化帶來大規模均等化的“全國化”進程,中國未來發展的許多機遇都來自三四線城市或城鎮化進程中的鄉鎮社會,大學生完全可以在那裏找到更多的機遇。
中國的發展還遠遠沒有到頂,大學畢業生隻要自己付出努力,加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夠在中國的未來發展中找到自己的發展機遇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