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現在的反腐力度讀遍二十四史都找不到(1 / 3)

我想告訴大家,我們民族曾經發生這樣的事情

問:您創作的《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大曆史小說,廣受海內外讀者歡迎。當初為什麼選擇這些曆史人物作為創作題材?

二月河:1982年在上海召開的第三次全國《紅樓夢》學術討論會上有人提到,康熙對我們中國曆史貢獻很大,但是到現在沒有一部像樣的文學作品,我腦子一熱就說由我來寫。

中國封建社會從秦始皇開始算起,到宣統皇帝結束,辛亥革命以來,我們都是把注意力放到民族解放當中來看這兩千多年政治曆史的。從大曆史的格局來看,當時還沒有一部完整的文學藝術作品對中國封建社會的總體情況作較為全麵的觀照,包括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還有軍事等諸如此類的形態,因此需要有一部全方位觀照大曆史的作品。

問:您怎樣看待您筆下的這些人物?

二月河:像康熙、雍正和乾隆這樣的曆史人物,我們用什麼樣的曆史觀來觀照他們,這很重要。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提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就是實踐。那麼檢驗曆史人物的標準也應該是曆史的實踐。我以這樣三點來評判曆史人物:第一,在中國曆史上,是否對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作出過貢獻;第二,在發展當時的生產力,調整當時的生產關係,改善當時人們的生活水平這幾個方麵,是否作出過貢獻;第三,凡是在科學技術、教育文化、發明創造這些方麵作出貢獻的就予以歌頌,反之就給予鞭笞。

我寫皇帝並不是對皇帝情有獨鍾,是因為這樣的人容易帶領全局。他們都是當時的最高統治者,而且他們所帶領的時代又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次輝煌,在回光返照中把中國傳統文化的輝煌呈現出來。

這三部是皇帝係列,又叫“落霞”係列,我們的文明在那時像晚霞一樣絢麗,同時又存在一些很要命的東西,這就是太陽就要落山時的美麗與憂慮。憂慮的是我們的文明當中不隻有精華,也存在糟粕,比如對於權力無原則的崇拜,對個人名利無止境的渴望和追求,文化上故步自封,夜郎自大等等。

我曾經給四十三位中科院的院士上課,問他們當中有沒有人既是政治家、農學家、數學家,又是軍事家、書法家,還精通幾門外語。康熙就是這樣的人。數學當中的一元二次根,他很早就解過,還有農學中在試驗田種植雙季稻,都是他。康熙甚至還組建了我國第一個皇家科學院。

如果商貿來往從康熙時期不停,西方工業革命的信息可使中國的工業革命大致與西方同步,或許就不至於有鴉片戰爭。所以我講,康熙是中國的潘多拉。我寫這三位皇帝,就是想表明,我們處在一個重要的曆史轉折關頭卻沒有抓住機遇,與工業革命擦肩而過。我用這樣的藝術形式來告訴大家,我們民族曾經發生這樣的事情。曆史總是在提醒我們,不要重蹈覆轍,作家的責任就在於此。

馮其庸先生說,你什麼都不要搞了,《康熙大帝》就是你的前程

問:剛開始創作時,有人質疑您,整個創作過程也非常不易,這麼多年您是怎麼堅持過來的?動力和信心來自哪裏?

二月河:我年輕的時候也是雄心壯誌,父母親很早就參加革命,周圍的人都算成功人士,於是自己也想將來一定做一番事業。可是,父母親所在的部隊調動頻繁,我隻好不斷地轉學。上學沒有上好,小學、初中、高中都留級了,留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高考沒了,去當兵,參軍又十年,三十三歲才當了指導員。別人三十三歲當正團,我還是一個副指導員,我不想當官了,我想做點事情。不能做官就在文學這條路上走一走。於是,我走上研究《紅樓夢》這條道路。我把我寫的研究文章寄給紅學會,他們也沒有給我回信。後來,我給紅學家馮其庸先生寫信,我說我寫的稿子請您看一看,如果我真不是研究《紅樓夢》的料,請您給我回一封信寫幾個字,我不在這兒浪費時間了。如果您覺得我是這塊料,也給我回幾個字。這個信去了幾天,馮其庸先生給我回信了,洋洋灑灑一百多字,主要就是說覺得我可以,這樣我就走進了《紅樓夢》。後來,1982年在上海召開全國第三次《紅樓夢》學術研討會後,我開始寫作康熙。

到1985年,我已經寫了十七萬字的《康熙大帝》,馮其庸先生看過後說,你什麼都不要搞了,《康熙大帝》就是你的前程。1985年底,我寫了三十四萬字的《康熙大帝》,第二年6月份這個書就出來了。人生成功一個是力氣,一個是才氣,再一個還要有運氣。

找一個省文聯主席容易,找一個二月河難

問:您說曾有做官的機會,可您拒絕了,剛開始不是就想做官幹一番事業嗎?

二月河:也曾有過想通過當官有所作為的想法。可是在走上文學道路後轉變了。十五年前省委組織部找我談話,說想讓我當省文聯主席。我跟他們講,我說我不會管人,這是第一;第二我不會管事;第三我不會管錢。不能管事,不能管人,又不能管錢,你叫我來幹什麼?想當這個文聯主席的人多得很,但是我要告訴你們一句,找一個省文聯主席容易,找一個二月河難,我說我也不用考慮了。現在我是省文聯名譽主席,不管事不管人不管錢,是一個自在人。我做事情比較專心,這也是一種定力。你如果拿不定主意,又想做官又想做事,也可能官也做不好,事也做不好。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你想發財就做生意,要做官就不能想發財

問:現在有些幹部既想當官,又想發財,這種情況令人擔憂。

二月河: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你想發財就做生意,要做官就不能想發財。根本的問題是你自己有沒有立場,這跟自己的價值觀有關,跟自己受到的家庭教育有關。

在我小時候,因為錢的問題,我母親不知道說了多少次。她說將來兩個錯誤你不能犯,一個是不是你自己的錢你不能要。不是你的錢,一分也不能要。一個是作風上不要叫周圍人對你有議論。這兩條原則掌握住,剩下的問題家長可以幫你,朋友、老師都可以幫你,這兩方麵出了問題,別人幫不了你。這就為我以後的人生設立了一些不能逾越的杠杠。

曆史告訴我們,腐敗不會導致速亡,但腐敗能導致必亡

二月河:我在幾個場合一直對幹部這樣講:腐敗不會導致速亡,曆史上沒有這個效應,但腐敗能導致必亡。滿軍入關的時候,隻有八萬五千兵力,吳三桂在山海關的駐軍是三萬五千人,合在一起就是十二萬人。漢族的兵力是多少呢,李自成的鐵騎部隊有一百多萬,加起來漢族的武裝力量在四百萬人以上。可是十二萬人打四百萬人,卻如人無人之境。為什麼,因為你腐敗了,四百萬人也就是一堆臭肉,不腐敗,十二萬人也能變成一把剁肉的刀。崇禎皇帝最後是什麼樣子呢?隻能跑到景山自殺了。這些曆史的細節真切地告訴我們,腐敗與每個人都有關聯。不是說某人因為腐敗被抓進去了才有關聯,那隻是在來早與來遲之間的差別。到了某一天,腐敗蔓延至全社會,社會“糖尿病”的並發症整個發作,你說你往哪裏逃?毛澤東同誌講過,崇禎不是個壞皇帝,可是在那樣的情況下,他又有什麼辦法呢?所以說到了那一天,大家知道的時候已經為時晚矣。人清醒是需要條件的。很多人清醒是在大禍臨頭時,在東窗事發時,在接受調查時。到那時清醒還有什麼意思,錯誤已經鑄成。

對權力的無原則崇拜是導致腐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問:文化中的糟粕反映在社會生活中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二月河:腐敗問題,實際上就是這些糟粕帶來的直接後果。比如,對權力無原則的崇拜是導致腐敗的一個重要原因。蒲鬆齡在《聊齋誌異》裏的《夜叉國》中回答“什麼是官”時說,“出則輿馬,人則高堂;上一呼而下百諾;見者側目視,側足立:此名為官”。就是說當官以後享受特權,產生一種與眾不同的心理感覺。對權力的迷信和崇拜可以說是幾千年養成的。古人講,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為什麼讀書高呢?因為讀書可以接近權力,或者說有可能進入權力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