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幾多時日,在朝會上,王陵出奏道:“啟奏陛下,據楚王劉交和荊王劉累急報,淮南王多次帶兵在兩國邊界大規模演習,有陳兵邊界、起兵造反之嫌,還請陛下早做防備。”
高祖接著說:“諸位愛卿,你們怎麼看?”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頓時交頭接耳,一片議論,但沒有一個出來表態。
高祖隻好問吳公道:“吳大人,你說說看?”
吳公出班小心奏道:“陛下,臣尚不知情,為了穩妥起見,是否派人去調查一下啊?”
高祖心中不樂,轉身問曹參道:“丞相,你怎麼看?”
曹參出班奏道:“啟奏陛下,臣對淮南王不甚了解,不敢妄言。”
高祖有所失望,將眼神投向哪位大臣,哪位大臣都低下了頭,不敢有所表示。高祖頓時有些失落,但非常明白他們顧忌和擔心什麼,便哈哈一笑說:“你們對淮南王了解的確甚少,他作為馬上王,現在的太平日子肯定不習慣了,平日裏帶幾個兵士外出打打獵、散散心,無妨無妨。”
“陛下,這樣下去就怕養虎為患啊……”耿直的王陵還要據理力爭,被高祖製止道,“你什麼都不要說了,淮南王的事情,朕比你們明白,告訴楚王和荊王,要他們把兩國邊界的兵都統統撤了,別沒事找事了。”
“諾。”王陵隻好歎著氣答應了。
高祖又微笑著對眾大臣道:“諸位愛卿,朕得天下,是靠諸位的輔佐才打下來的。今日之穩定局麵,也是靠諸位的恪盡職守而得。說起來,我們這輩人不容易啊,出生入死,西征東戰,經受了諸多磨難……這樣吧,諸位大臣所有已成年的子孫,每人每家抽一人去淮南王那裏當當兵,磨練一下,讓他們感受一下我們創業打江山的不易,也為將來出來做事打打根基嘛,大漢江山還要靠他們啊……”
高祖此語一出,滿朝皆驚,大臣們麵麵相覷,都知道淮南王要謀反,都知道自己的子孫去淮南凶多吉少,但高祖的一番話,又不是沒有道理,還鼓舞人心,根本沒有絲毫的反駁和不從理由,心裏雖然不情願,但都跪下道:“陛下聖明,我等願遵從聖意,送兒參軍報國。”
高祖又是哈哈一笑說:“都起來吧。我們可是有先例,當年章兒去了一趟楚國,可是長進不少啊,諸位可是有目共睹嘛,哈哈。”
高祖這麼一說,大臣們都明白了。周勃立即奏道:“陛下,臣現在就決定讓犬子周亞夫報名。”
“好好好……”高祖笑著點頭。
“臣也為兒子審超報名。”審十雞也報名。其他大臣們一看他們都報名了,都不敢落後,紛紛為自己的兒子或孫子報了名。王陵一統計,報名人數已達二百多人。
身居六縣都城的淮南王英布,管轄九江、廬江、衡山、豫章等郡。英布年輕時就是一個殺人越貨的主兒,被當時的秦朝判刑,臉上刺上印記,在驪山服役,因此,也有人叫他黥布。後來被章邯所賞識,從驪山釋放出來,帶他與項羽作戰。章邯投降後,英布因打仗勇猛頑強,屢立戰功,被項王任命為九江王,從此雄霸一方。但這個人本性不改,見風使舵,看到項王失勢了,便投靠了漢王。後來垓下一戰,項王覆滅,漢帝封英布為淮南王。
淮南王一向不安分守己,一心想當當皇帝過過癮。當聽說韓信、彭越被殺後,他覺著時機到了,朝廷已經沒有與自己所抗衡的大將了,便打著“清君側、除國賊”的旗號陰謀反漢。正在籌劃中的淮南王一聽朝廷突然派了這麼多的王公貴族的公子前來,而且還派了皇上是孫子、齊王的三兒子劉興居,禁不住大吃一驚,心想:“難道自己要陰謀造反的事情讓皇上察覺到了?”他立即召集侍中大夫賁赫、帳下大將趙壘等心腹進宮商議。
趙壘一聽就火冒三丈,大聲道:“大王,既然朝廷知道了,不如將這些人全部殺了,然後起兵反漢。”
賁赫擺手說:“未必。大王,依臣看,皇上尚未知曉,要不然他不會將自己的孫子也派來了。”
淮南王問:“既然皇上不知,為何要派這麼多的人來?而且這些人都是王公貴族、文武百官的公子,這、這是何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