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韓信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顯得坐立不安、心煩意亂,許多軍事行動都猶豫不決起來。自接到漢王的出兵命令,他已經集結了軍隊,不顧曹參、灌嬰等將領的強烈要求,就是遲遲不肯出兵。齊地失去,龍且戰死,特別是漢王背後殺來,項王表麵上是無所畏懼,但內心卻是非常恐慌。於是派武涉到韓信處遊說結盟反漢,並承諾三分天下後,封齊王。韓信不是沒有動心,但他心裏十分清楚項王的處境和為人,隻好謝絕說:“本將軍在楚多年,官不過是個郎中,位不過執戟之卒。我的計謀沒人用,誰也看不起我,才離楚去漢。漢王授我大將軍印,讓我率數萬大軍,縱橫大半天下,而且對我言聽計從,高高在上,所以本將軍才有今天的成就。漢王如此親近、信任我,如果背叛漢王,不會有好下場的,本將軍為了報答漢王的知遇之恩,至死不會叛漢的……”武涉無功而走後,韓信的謀臣蒯通上前奏道:“將軍,武涉的話不是沒有道理啊。”韓信一怔,看著眼前這個身材矮小、前額突出,眼眶深陷,稍有點駝背,說話不甚清晰,善於給自己出謀劃策,但很少給自己帶來好運的人,半信半疑看了他一會兒,見他依然執著的弓著腰站在身邊,神情依然那麼認真,絲毫沒有離開的意思,便問:“怎麼講?”蒯通回頭見沒有外人,忙小聲說:“將軍現在雖然居臣子之位,卻有震主之功啊,天下誰人不識將軍?漢王雖然知人善任,對將軍也很信任,但漢王終究是要成為天下霸主,他豈能容忍有人功高過他嗎?”“以先生言,本將軍將如何是好?”韓信也覺著他說的有道理,便問。蒯通神秘一笑說:“項王派人遊說,正好給了將軍抬升地位的好機會,要求漢王封大將軍為齊王……”韓信不是沒有想到,但他十分了解漢王的性格,他表麵上很大度,其實內心很狹小、記恨人的,有所擔心的問:“能行嗎?漢王不會怪我是在要挾他?”“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大將軍,現在漢王可以說到了最危急的時候,誰能為漢王化解危急,隻有您啊,大將軍。我敢保證,大將軍現在無論提什麼條件,漢王都一定能答應。”蒯通胸有成竹地說。恰在這時,盧綰和劉恒前來催戰,韓信沒有權衡現在提條件的利弊關係,沒有真正理解漢王這個人的性格,沒有意識到留下劉恒的嚴重後果,卻盲目聽從了蒯通的計謀,但他還算識時務,不敢直接要齊王,隻是要了假齊王。沒想到漢王很大方,直接給封了齊王,並讓陸賈大人和劉襄來宣讀漢王的任命書。成為王,是韓信夢寐以求的,當他真的被封為齊王時,感覺自己像是在做夢,他為了報答漢王的大恩,一高興就要出兵,蒯通急衝衝來到大帳,又獻計進言道:“齊王,還不到時候啊?”韓信有些不解:“為何?漢王都封我為齊王了,我現在可是與漢王、項王比肩了,還有什麼可求的?”蒯通看了看周圍沒有其他人,便放心地說:“漢王封大將軍為齊王,隻是一個空頭文書啊,沒有實際意義。”“你什麼意思?”韓信疑惑問。“我問你,這次與項王交戰,可是一場生死大戰?”韓信點頭。“大將軍想一戰名揚天下呢,還是就此消聲覓跡?”韓信一笑,說:“大丈夫一生,誰不想當英雄啊。”蒯通眼光直視著韓信說:“那,我再問你,你想要成為天下英雄,漢王的屬下,如樊噲、張耳、呂灃等,還有各路諸侯,如英布、彭越等,他們誰能服氣你?”韓信一時無語,他知道自己的處境和威望。蒯通看到韓信的表情,知道他終於認識到自己的弱勢了,便直言道:“當年大將軍之所以出漢中,一舉定關中,那可是手裏有漢王劍啊。”韓信一下子明白了,連聲說:“對對對,先生可是有先見之明,我差點上了漢王的當,你說我該怎麼辦?”“趁此時機,得到漢王劍。”蒯通進一步解釋道:“上次大將軍是借,這次是接,隻要漢王劍到手,大事方成。”“大事……”韓信一驚,剛要繼續問,蒯通急忙說:“有了漢王劍,你害怕指揮不了樊噲、英布等人啊?”說完,他神秘一笑,看著韓信一步一步地按照自己的思路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