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禍亂鄰國(2 / 2)

倭寇們都認為,家裏太窮太亂,還是外麵的世界精彩。

倭寇的曆史對倭人性格產生了巨大影響,其作用和西方人維京海盜的傳統類似,所以這些國家的血液中都流傳著其祖先強盜的基因,大家不可不知,不可不防。

倭國的天皇在12世紀的時候就是個空架子了,但是倭國人的性情是很怪異的,這個空架子竟然一直被沿用至21世紀,那些幕府將軍沒一個敢自己稱天皇的,雖然他們一直騎在天皇頭上拉屎拉尿,哪天不高興就毒死一個,再換一個,比換衣服還輕鬆。

天皇早就成了擺設,而倭國忙於內戰的大名們(倭國地方統治者)對倭寇也睜眼閉眼,事實上他們也無力管治。

長期在海上活動的明教不可避免得會和這支淘金隊伍遭遇,幾場海仗之後,一些有見識的倭寇就點頭哈腰懇求加入明教的船隊了,倭人從來就不恥於跪拜在勝利者的腳下。

明教是幹國際貿易的,說穿了就是走私大鱷,其船隊規模和技術水平遠遠在其上,比起倭寇搶劫的小本生意來說,簡直是路邊攤和大商場的區別。

在國際走私產業鏈中,明教的人往往把中國和南洋的貨物送到倭國沿海的對馬等島嶼,倭寇先接受貨物轉賣至倭國內地,下次再把錢付給明教。

也有很有多倭寇直接在明教的海船上打工,那裏工資更高,老板還沒有打罵員工的毛病。

對於平定倭國,龍萬雲是極其期待的,倭國人對大明貨品需求很大,可惜由於戰亂,導致中間成本奇高和銷售渠道不暢,如果倭國內亂平定並有大明掌控的好,預期利潤簡直是天文數字。

造船的周期比較長,但收服倭寇的工作卻緩不得。

根據朱明複的指示,龍萬雲、一休、朱高焰先去倭國開展工作。

其中一休先帶著十名明教高手沿長江出海,去倭國找新佑衛門,準備先潛伏下來,先收集內部情報,等大軍上岸後,就裏應外合,最好能來個擒賊先擒王什麼的。

龍萬雲、朱高焰一行先到寧波,明教在寧波外海舟山有個基地,他們準備從那裏出發去聯絡倭寇。

明教海商領袖汪直在寧波的土豪氣味十足的宅院裏接待了他們。

汪直是明教的後起之秀,他曾因犯了命案四處逃亡,最後投靠了明教,明教認為他所殺乃“不義之人”,就收留了他,短短幾年這家夥憑著機敏的頭腦在走私中闖出了一片天地,成為了明教外貿係統的幹將。

朱元璋雖有禁海政策,但他對明教的走私其實還是睜眼閉眼的,畢竟人家是開國功勳啊,所以當時若論外貿這一行,明教在亞洲乃至世界都是排第一的。

豪宅之中,盛宴之上,龍萬雲和汪直一陣推杯換盞之後,忽然說“龍掌法,屬下有位朋友想見你?”

“哦,是哪位?”

龍萬雲臉色不悅,他不喜歡屬下自作主張介紹生人給他,他的作風一向低調,平時常窩在總壇,江湖上熟悉他的人不多。

“久仰龍掌法,在下寧波知府胡宗憲。”一名錦袍男子走從屏風後微笑走了出來。

“知府駕到,龍某不勝惶恐,不知胡大人找我何事?”龍萬雲站起來不情願拱手道。

“龍掌法莫怪,胡某說起來還是您同鄉呢,這次確實是有一事想求鄉伯?”胡宗憲笑得很自信,似乎龍萬雲一定會幫他的。

“知府客氣,請直說。”

“胡某想讓龍掌法求朝廷略開海禁。”

寧波地處沿海,百姓時有違反禁令出海發財,胡宗憲禁無可禁,為此發愁無數次,最後在汪直等人的遊說下,他決定找龍萬雲說項,請朝廷開放海禁。

貴為一府知府而能紆尊降貴拜見江湖頭子,可見他不是一個拘謹的人,他和汪直叫好,亦可見其為官之道很是活泛。

胡宗憲所說正和龍萬雲心意,他神色頓時緩和,忙請胡宗憲入座,那晚,三人談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