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給予學生的是一種學習的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哈佛大學擔任十年校長的陸登庭的這句話道出了這所世界名校的教學理念。
哈佛創立於1636年,被稱為美國高等教育鼻祖,她建成的時間比美國的曆史還要長。三百多年來,哈佛的學子出類拔萃、獨領風騷,哈佛大學為美國及世界培養了無數的政治家、科學家、作家、學者。迄今為止,她培養了7位美國總統,分別是約翰·亞當斯、約翰·昆西·亞當斯、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西奧多·羅斯福、富蘭克林·羅斯福、約翰·肯尼迪、喬治·沃克·布什。另外她還擁有30多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30多位普利策獎獲得者與數十家跨國公司總裁。
美國前總統裏根的內閣成員中,國防部長溫伯格、財政部長裏甘、交通部長劉易斯以及尼克鬆政府的國務卿基辛格等,都是哈佛大學的畢業生。我國近代也有許多科學家、作家和學者曾就讀於哈佛大學,如胡剛複、竺可楨、楊杏佛、趙元任、陳寅恪、林語堂、梁實秋、梁思成、江澤涵等。
為什麼有些人能夠成為天才,做出卓越不凡的成績,而有些人則終生平庸、碌碌無為呢?是因為天才的大腦先天條件比普通人優越得多嗎?
事實上,科學研究證實,天才與普通人的大腦從本質上並沒有任何區別。愛因斯坦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之一,他逝世後,病理學家湯姆斯·哈維博士對他的大腦進行了長達24年的研究。結果表明愛因斯坦的大腦容量、重量及腦內變化都與相同年齡者基本一致。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使這些有卓越成就的人如此出類拔萃呢?
仔細尋找答案,我們不難發現,天才與普通人的一個最重要的區別就在於大腦思維。普通人用腦以左腦為主,右腦的能力很少得到發揮,而卓越的人中則有很大一部分懂得如何開發和利用右腦潛能。
國際腦研究組織(ISBO)公布的數據顯示,93%的成功人士都是全腦得到充分開發的人。全腦開發,指的是對人的左右腦同時進行開發和訓練,目的是建立左右腦的第二次協同,將智力正常的人的記憶力、注意力、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等綜合智力水平在短時間內提升幾倍甚至幾十倍。
每個人的思維潛能都是無限的,隻是平時缺乏有意識的訓練,所以才沒能發揮自己的潛力。全腦開發要做的,就是全麵開發每個人的大腦潛能,提高人的形象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模仿力、感知力、理解力、判斷力、創造力等,改變人的思維方式,使每個人都能由平凡走向成功,由成功跨向卓越。
本書是一本趣味十足的全腦開發訓練書,在簡單介紹大腦思維常識的基礎上,以輕鬆的筆觸、有趣的內容和循循善誘的訓練,取代生硬刻板的說教灌輸模式,讓讀者在輕鬆愉悅的參與中達到激蕩腦力、激發思維潛能的訓練效果,完成大腦思維的一次質的飛躍。
衷心希望每一位讀者,都能從此書中獲得啟示和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