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隨機應變,與時俯仰(3)(3 / 3)

風姐兒暗想:“鴛鴦素昔是個極有心胸氣性的丫頭,雖如此說,保不嚴她願意不願意。我先過去了,太太後過去,她要依了便沒的話說;倘或不依,太太是多疑的人,隻怕疑我走了風聲,叫他拿腔作勢的。那時太太又見應了我的話,羞惱變成怒,拿我出起氣來,倒沒意思。不如同著一齊過去了,她依也罷,不依也罷,就疑不到我身上了。”想畢,因笑道:“才我臨來,舅母那邊送了兩籠子鵪鶉,我吩咐他們炸了,原要趕太太晚飯上送過來。我才進大門時,見小子們抬車,說太太的車拔了縫,拿去收拾去了。不如這會子坐了我的車,一齊過去倒好。”邢夫人聽了,便命人來換衣裳。鳳姐忙著服侍了一會兒,娘兒兩個坐車過來。鳳姐兒又說道:“太太過老太太那裏去,我若跟了去,老太太若問起我過來做什麼,那倒不好;不如太太先去,我脫了衣裳再來。”

邢夫人聽了有理,便自往賈母處。

鳳姐兒左右逢源、見機行事之術可見一斑。若是有好事兒,她肯定是百米衝刺跑在最前頭;要是估著沒什麼好兒,她則施展一招絕活,將“皮球”踢給別人。從此事中已見鳳姐兒“推法”之妙。

人們都隻知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卻不知海不闊天不高之說。在現實生活中,客觀環境往往就不允許你躍,不允許你飛,所以你要學會應變,做到左右逢源。

做到左右逢源需要從六個方麵入手。

方與圓:方是做人的脊梁;圓是處世錦囊。過分的方,剛愎自用,鋒芒畢露,有勇無謀;過分的圓,唯唯諾諾,毫無主見,縮手縮腳。如何把握?隻有靠個人的把握與感悟。聰明與愚蠢之分,也正是在此。

剛與柔:過柔則靡,太剛易折。該剛則剛,該柔則柔;人剛我柔,人柔我剛;人柔我亦柔,人剛我更剛。運用自如,遊刃有餘,到底誰能笑到最後,還用說嗎?

表與裏:為人應表裏如一;察人須由表及裏。做人要表裏如一,而且要重在充實裏。做人要講藝術。表裏如一是藝術,表裏不如一也是藝術。揣摩它,奧妙無窮,樂趣無窮。

禮與兵:禮使人雅,兵使人威。遇到事情究竟是先兵後禮,還是先禮後兵,兵禮兼用時如何把握彼此的“度”,這些,都是我們在為人處世時需要慢慢揣摩和體會的。

忍與抗:忍得難忍之事者,抗則無往不勝。忍耐是人最基本的生存智慧。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人,就應該在忍耐中生活,在生活中忍耐。有時候忍耐住剛強直率的性格與對手周旋,是抗的良策。相反以硬碰硬,會讓自己吃大虧的。

從與違:舍己從人無違緣。探討這個話題,至少應該弄明白三點:你該從什麼?你該違什麼?怎樣讓別人從你。

其實天下的道理都是善於總結分析的人通過自己的,前人的寶貴經驗和實踐總結而得來的,在我們看來深奧而無法一時理解,其實重要的不是記住這些文字,而是對這些道理在現實中的合理運用才是真正需要掌握的本領!

智慧經:

方是做人的脊梁;圓是處世錦囊。

學會方圓之道,你定會成功。

要想在事業上一展才華,就要學會左右逢源。

8.在適當的時候表現自己

中國人愛把“含而不露”看作一種美德,一個人的優點、成績和才能,隻能由別人來發現。至於自己,盡管你已做出許多成績,有淵博的知識和驚人的才華,也隻能說自己“才疏學淺”。如果有誰鋒芒太露,就容易召來非議。人們喜歡恭順謙讓者。因此,“毛遂自薦”的故事,聽起來總不如“三顧茅廬”那樣入耳。勇於表現自己才華的人,也總不如“謙謙君子”那樣受到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