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家園
作者:李忠東
小時候,奶奶給我講過一個有趣的故事。
很久以前,一戶人家的菜園裏有一塊石頭。到菜園的人一不小心就會踢到它,要麼跌倒,要麼擦傷。
兒子好奇地問:“爸爸,為什麼不把那塊害人的石頭搬掉?”
“你爺爺在世時,那塊大石頭就在那兒擺著。真要挖掉它,不知道要挖到什麼時候。” 爸爸回答道,“與其費力不討好,不如自己走路小心一點,還可以訓練反應能力。”
就這樣,石頭留到了下一代。當年的兒子娶了媳婦,當了爸爸。
媳婦再也忍無可忍了,那塊石頭不知道讓她跌倒過多少次。她終於打定主意說:“爸爸,菜園那塊石頭,我越看越討厭,非搬走不可!”
“還是算了吧!那可是塊很重的大石頭。要是可以搬走的話,我小時候就動手了,哪會讓它留到現在啊?”爸爸勸道。
媳婦顧不了這麼多,第二天一早便將滿滿的一桶水倒在石頭的四周,過了一會兒用鋤頭把它周圍的泥土攪鬆。她做好了要挖一天的心理準備,可沒想到,幾分鍾就把石頭挖出來了。它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大,大家都被它的外表蒙騙了。
不久前,我去科普會堂聽了一次科普講座,對教授與聽眾的一次互動活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頗受啟發。
隻見教授拿一個新鮮的石榴和一根再普通不過的塑料吸管,向台下的聽眾問道:“女士們,先生們:有誰能夠既不使用任何輔助工具,又不損壞石榴的特性,用1分鍾的時間將塑料吸管從這個堅固結實的石榴中間橫穿過去?”
鴉雀無聲的會場立刻變得活躍起來,大家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氣氛十分熱烈。有的提出分兩步去做:先用鋼絲將石榴打通,然後再把塑料吸管穿過去。有的建議先煮熟煮軟石榴,再用塑料吸管穿過去就很容易了。然而這些方法都有違前提,教授一一加以否定。她走下講台,來到聽眾中征求有沒有其他可行的辦法,可得到的回答是“不可能”3個字。其中的一位小夥子迫不及待地請求道:“教授,您給大家示範一下不就清楚了嗎?”
全場的人屏住呼吸,瞪大眼睛,希望看到教授有什麼超人之舉。然而所看到的隻是簡單地用塑料吸管直接朝著石榴穿去,而且沒有花多大的力氣便順利地使塑料吸管成功地橫穿了石榴。這時,她注意到幾名聽眾在台下議論,不相信能這麼輕而易舉地解決問題,於是請他們到台上動手一試。他們終於心服口服。“其實,創新並不意味著複雜。”教授在演講結束時反問道,“一個舉手之勞的動作不就讓塑料吸管穿過了石榴嗎?”
上麵兩件事生動地告訴我們:阻礙人們去發現和創造的,並非其他,而是自己心理上的障礙和思想中的頑石。一位心理學家說得好:“你抱著下坡的想法爬山,便無法爬上山去。如果你的世界沉悶而無望,那是因為你自己沉悶無望。改變你的世界,必先改變你自己的心態。”一些人總是把創新想象得高不可攀,艱苦而深奧,將其視為智者的專利,與自己簡直遙不可及。遇到問題時,我們往往隻顧著尋找解決之道,卻忽視了最簡單不過的“先試一下”,讓不可能變為可能。其實,創新並非都是高深、神秘、複雜的,關鍵取決於自己是否搬開了心中的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