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主動”與“智能”:下一代安全關鍵詞(2 / 2)

“在這裏我想跟大家解釋一下,藍盾講的不是預測,而是預警。預警其實比預測的要求更高,我們認為對安全威脅不僅應該做到簡單的預測,而且應該做到精確的預警。預警需要進行量化分析,就像戰場的預警一樣,我們要把最重要的威脅目標定位下來。也就是說,我們要對整個威脅進行量化分析、精確判斷,然後再根據這個量化的威脅進行有針對性的防禦。”張報明說。在精確分析上,同樣需要數據的支撐,沒有數據也就稱不上分析。張報明介紹,藍盾會通過分布式智能防禦引擎采集器對網絡當中任何存在威脅的地方進行安全感知分析,而不是簡單的在網絡邊界、網絡某個節點或者出入口位置進行部署。

“大家知道,現在的網絡是移動化的,不分內網和外網,網絡邊界已經消失,所以我們在網絡受攻擊的位置部署智能感知采集器對網絡進行智能感知,本身也是可以做分布式預警處理的。也就是說,我們將采集到的數據,通過我們自有的技術,傳送到藍盾的雲後台,我們也稱之為大數據中心。在這個大數據中心,我們需要有一個智能的專家引擎係統,它可以把所有的數據,表麵看起來毫無關聯的複雜事件或者信息,通過數據過濾機製找到內在的關聯性,從而提取出來並形成智能的判斷係統。”張報明說。

事實上,藍盾一直在倡導“智慧安全”。智能同樣是信息安全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眾多信息安全專家和廠商正在想方設法讓防禦變得更加智能,從而大幅降低防禦的成本並提升防禦的準確度,從而應對越來越智能的攻擊。

可以說,主動與智能,正在成為促進信息安全思想和信息安全技術變革的強大動力。

術業有專攻

讓信息安全邁向下一代,既是人們對信息安全的主觀需求,是產業和用戶的共同呼聲,又是由於信息技術快速變革帶來的威脅泛化的必然結果。特別是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的不斷湧現和快速應用,讓原有的信息安全防護體係被完全打破,原有的信息安全防護方式失效,所以必須因應新的IT環境,構造新的信息安全體係。華三安全產品總工程師李彥賓在大會上講解了新IT下的安全思考,希望在這個變革的IT環境中,重新構建一個有效的安全體係。中科網威副總裁李源則介紹了他們在自主可控領域的思考和實踐。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大會還設置了專題論壇,特別就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興技術所引發的信息安全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如瀚思安信聯合創始人董昕就大數據安全進行了深入的講解,藍盾信息安全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技術總監湯琦和北京信安世紀科技有限公司政企事業部技術總監郭珂就端點安全,特別是移動端點安全的全方位解決方案進行了闡述,而匡恩網絡安全產品事業部總監梁猛則就先進製造業的工控網絡安全保障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說明。

術業有專攻。信息安全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領域,其中包含了太多的層麵和環節,每個層麵和環節都做到安全可靠,才能讓整個體係安全可靠。本次大會雲集了眾多信息安全各個領域的專家和奮鬥在第一線的工作人員,他們在大會上分享他們的觀點,也在互相探討中進步和提升。同時,也正是這些信息安全產品技術和服務的提供商,保障了企業和個人用戶的信息安全,支撐起了中國信息安全產業,為網絡強國戰略做出了貢獻。大會也表彰了在信息安全各個領域表現出色的廠商,並為他們頒了獎,勉勵他們再接再厲,為中國信息安全產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