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稅收彈性分析
1995年和1996年兩年,由於經濟的增長速度高於稅收收入的增長速度,使稅收彈性低於1,1995年僅為0.71,1996年雖然有所提高,但仍然小於1為0.9.這種稅收彈性小於1的狀況在以後的時間裏大大改善,由於經濟增長速度的放慢,而稅收收入增長速度的加快,1997年稅收彈性達到1.98,是正常值1的近兩倍,1998年和1999年又是分別高達2.47和3.15,2000年,由於經濟增長的回升,稅收彈性有所下降為1.98,但2001年又回升到2.98,2002年為1.44.稅收彈性高於1的情況表明,稅收收入正在超經濟增長。對此,我們應該有清醒的認識,因為稅收收入不會長期保持超經濟增長狀態。
通過以上實證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邊際稅負高於同期宏觀稅負,宏觀稅負就會比上年提高;邊際稅負低於同期宏觀稅負,宏觀稅負就會比上年降低。
稅收彈性與邊際稅負、宏觀稅負的關係:
稅收收入增長率低於經濟增長率,稅收收入慢於經濟增長,稅收彈性小於1,邊際稅負小於宏觀稅負,宏觀稅負下降;稅收收入增長率等於經濟增長率,稅收與經濟保持同步增長,稅收彈性等於1,邊際稅負等於宏觀稅負,宏觀稅負保持不變;稅收收入增長率高於經濟增長率,稅收超經濟增長,稅收彈性大於1,邊際稅負大於宏觀稅負,宏觀稅負上升。
三、稅收收入波動狀況分析
反映指標的變動狀況,在統計學上可以用指標數字與平均數的離散程度表示,即用標準差除以平均數,這一指標成為離散係數,在這裏我們稱為波動係數。
平均數的計算公式表示各指標的平均數,xi表示各指標曆年數值;標準差的計算波動係數(標準差係數)的計算
稅收收入增長波動分析。1994~2002年,稅收收入年平均數為10129.29億元,反映整體波動狀況的標準差為3896.56億元,反映相對波動狀況的波動係數(標準差係數)為38.47%,也就是波動幅度為38.47%;稅收收入增加額平均每年為1483.71億元,平均波動額為576.88億元,波動係數為38.88%;稅收收入增長率年平均為16.21%,標準差為3.26%,也就是說從1995~2002年,稅收收入增長率平均在3.26%的上下範圍波動,波動係數為17.38%;
稅負波動分析與稅收彈性。宏觀稅負平均數為12.63%,波動量為2.19%,波動係數為17.38%;稅收平均邊際稅負為24.02%,波動量為11.23%,波動係數為46.76%。稅收彈性平均為1.95,平均波動量為0.84,波動係數為43.16%。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從1994年稅製改革以來,由於我國的稅製仍然處在一個逐步完善的時期,無論是稅收收入絕對數,還是稅收收入增加額、稅收彈性以及邊際稅負都處在一個強烈的波動之中;稅收收入增長率和宏觀稅負的波動要相對小一些,但也高於國際發達國家水平。
中央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均高於我國,但波動係數均小於我國,特別是發達國家都保持了一個穩定的狀態,即使是伊朗和委內瑞拉這樣的發展中國家的稅負波動也低於我國。上述國家波動最大的是伊朗為15.34%,波動最小的是英國僅為2.05%,可以說世界發達國家的稅製保持了高度的穩定性,與經濟增長基本是同步增長的。
通過我國宏觀稅負與國際發達國家的對比分析,可以得出,從所有這些稅收指標的波動狀況看,我國稅收收入狀況突出地存在一個現實問題,就是我國稅收收入正處在一個強波動時期,要想使我國的稅收收入走向一個平穩的發展時期,還需要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對此,我們各級稅務部門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