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貿易的迅速發展導致我國貿易依存度逐年提高,2002年高達46%,2004年高達69.95%。高度的對外貿易依存度表明我國經濟對外部經濟的依賴性增強,外部經濟的變動非常容易對我國經濟產生衝擊,也容易產生貿易摩擦。
雖然,2005年前我國對外貿易順差總額保持平穩,但是,地區結構的不平衡日益突出。主要表現在中美貿易關係上,近年來,中美貿易的不平衡有擴大化的趨勢,且貿易順差以每年30%多的速度在增加。2004年中國從對美國的貿易中獲得802.7億美元的順差,比上年增加了36.9%。2005年1~9月我國從美國獲得貿易順差811.6億美元,比上年同期的547.7億美元增加了48.2%。對美貿易順差的擴大化,已經招致美國的不滿,美國已經在貿易領域和人民幣彙率問題上反複與我國進行交涉。
不僅如此,進入2005年以來,迅速發展的對外貿易,已經初步打破了我國對外貿易總體平衡的格局。2005年前11個月對外貿易總額達12822.7億美元,同比增長23.5%,出口6865.5億美元,同比增長29.7%,進口5957.3億美元,同比增加17.1%,貿易順差達908.2億美元,同比增長332.7%。
此外,包括跨國公司在內的外商大舉進入中國進行直接投資,也是引發中外經濟摩擦的重要原因。近年來有關中國是否已經成為或將成為“世界製造工廠”的討論從一個側麵反映了某些發達國家妒忌的心態。再例如,最先對人民幣彙率發難的國家是日本,但是在中日貿易關係中,日本經常處於順差國的地位,那麼日本為什麼還要求人民幣升值呢?隻能用日本企業對華直接投資來解釋。
高依存度的對外貿易以及大規模的外商對華直接投資所形成的外向型中國經濟結構在短期內是難以改變的,人民幣彙率問題也將始終承受來自外部的壓力。雖然彙率問題屬於國家的貨幣主權,外國無權要求一國改變彙率水平、彙率製度及其政策,但是彙率的外部性將成為西方國家的借口。因此,為了化解貿易摩擦、緩和經濟衝突,從長期的角度看,改革人民幣彙率製度是必要的。
(二)人民幣彙率製度改革的內部要求
要解決人民幣彙率升值預期、被質疑和追問貨幣籃子的內容以及麵對必將來自西方國家的壓力,惟一的也是最好的辦法是繼續推進人民幣彙率機製的改革,實行真正的管理浮動彙率機製。同時,人民幣彙率機製改革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
有管理且有彈性的彙率機製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①豐富開放經濟的調控手段。經驗表明,彙率僵化,將使中央銀行的貨幣調控處於被動,在宏觀管理上看,也缺少有效的貨幣調控手段,這不符合開放經濟的要求。隨著我國經濟進一步對外開放,逐步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體係中,市場化的彙率政策定將成為調節涉外經濟活動的重要手段。因此,人民幣彙率實行市場化的意義和作用在於:一是為政府增加了宏觀調控的手段;二是在國際資本半流動狀態下,可以贏得獨立的貨幣政策,而不需要被動地跟著某種貨幣的趨勢運行。②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價格是反映稀缺與過剩性的信號,市場機製是配置資源的有效方式,價格管製將抑製市場價格機製的作用和效率。外彙代表對國外資源的要求權和支配權,市場在對外彙資源的分配上同樣具有一定的效率。所以,在管理浮動彙率製下,人民幣彙率的決定要盡可能地通過市場由供求力量決定,允許彙率在一定的範圍內浮動,讓市場發現均衡彙率水平才符合效率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促進我國的對外經濟貿易投資方麵的有效往來,提高經濟福利。但是,當人民幣彙率出現較大幅度偏離其目標彙率時,央行必須入市幹預,這樣,既能使人民幣彙率具有一定的彈性,又能維持彙率的基本穩定。③培養彙率風險意識,促進金融商品開發。允許人民幣彙率適度波動,有利於培養我國涉外企業的彙率風險意識。④擴大彙率浮動範圍,將促進金融機構和交易市場開設避險交易工具,提供避險服務,並培養這方麵的人才,提高國內金融機構的競爭能力。⑤增加人民幣彙率彈性,把彙率風險從原來的主要由國家承擔,改變為主要由市場的參與者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