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大力發展中國黃金市場對我國金融市場穩健發展影響深遠(2 / 2)

曆史上中國就是一個缺金的國家,而近現代中國黃金貧乏的現象就更加明顯。一方麵我國的黃金物產並不豐富;另一方麵是連年戰爭被列強掠奪等原因造成的。目前,中國的黃金儲備,無論是國家儲備還是民間儲備,都處於雙低的狀態。低的黃金儲備不利於我們應對風雲變幻的國際金融動蕩,不利於我們應對美國經濟出現問題和美元問題等,也不利於我國在亞洲區域貨幣構想中的地位。因此,我國必須大力發展黃金市場,運用市場功能和市場力量,解決我國黃金儲備低的問題。

五、我國金融市場自身均衡發展和運行效率提高要求大力發展黃金市場

為了發展我國市場經濟和將國內黃金交易納入全球黃金交易體係,2002年10月成立了上海黃金交易所。黃金交易所良好發展至今,標誌著包括貨幣市場、證券市場、保險市場、外彙市場在內的中國主要金融產品交易市場基本建成,中國金融市場體係更加完整。在我國當前的金融結構中,間接融資占了我國金融資產總量的90%以上,金融結構失衡、效率低,迫切要求大力均衡發展金融市場。黃金市場是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發展較晚。根據經濟學中“短板原理”,若黃金市場“跛足”,形成金融市場發展的“短板”,勢必會製約金融市場的全麵協調發展,不利於我國金融市場整體效率和金融國際競爭力提高。而一個完整、全麵均衡發展的金融市場體係將為宏觀經濟發展的高效率提供更加堅實有效的微觀基礎。

六、規範我國黃金交易要求大力扶植上海黃金交易所的發展

上海黃金交易所是我國專門從事黃金等貴金屬交易的市場,成立以來取得了巨大進展,交易所會員單位年產金量約占全國的75%;用金量占全國的80%;冶煉能力占全國的90%。與此同時,當前我國黃金市場場外交易也十分活躍,以黃金企業上報的產量減去上市交易數量的方法計算,一些黃金主產區的場外交易數量巨大。場外黃金交易基本上是私下交易,又多使用現金,稅務機關無法對交易額進行彙算核實並征收稅款,造成了場外交易稅收環節失控、偷漏稅款嚴重。同時,場外交易極易誘發走私、洗錢等非法行為。而且,場外黃金交易參與者的身份複雜,資金來源不明且多樣化,為走私、洗錢等非法行為提供了可乘之機。

運用市場機製解決場外交易的辦法在於:擴大交易所場內交易使之功能強大可滿足國內更多市場主體對黃金交易的各種需求,對場外資金產生強大吸引力。具體有:擴大黃金市場的交易品種、增加交易方式,特別是增加期貨等衍生品交易方式,為企業和投資者提供利用交易所進行投資或套期保值的平台;將交易所交易的區域輻射到我國大部分地區;根據交易需求動態調整和優化交易所會員結構;利用銀行、黃金經紀公司等中介會員向眾多的個人客戶提供場內黃金交易服務。據悉,上海工行個人網上黃金交易試點已經成功,如果能降低個人客戶入市門檻,將能滿足很多個人投資者對黃金交易的需求。中國黃金市場場內交易功能強大了,就能有效製約失控場外交易行為。

七、提高我國金融市場國際競爭力要求大力發展黃金市場

當前國際金融領域競爭涵蓋了諸多方麵,黃金定價體係的競爭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標。國際黃金市場間的競爭異常激烈。在亞洲,設在中國香港、東京、印度、新加坡、迪拜等地的黃金市場受到了屬地政府積極支持,紛紛表示要擠入全球未來主要黃金交易中心名單,以斂聚財富;而設在倫敦、紐約、瑞士—蘇黎世、南非等地的黃金市場,代表著當今世界黃金交易中心,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當前國際黃金價格的走勢,為其國家整體的金融國際競爭力帶來了很大利益。中國把自己的黃金市場做大做強,將上海黃金交易所發展成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黃金市場,將有助於我國整體金融競爭力升級。

2006年底我國將全麵履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未來的5年將是我國金融改革的關鍵期。國家“十一五”規劃中明確了金融產業的發展方向,同時20多年來中國經濟改革成功的財富積累所產生的巨大國內黃金交易需求和全球化帶來的金融市場國際化的背景提供了難得的曆史機遇。上海黃金交易所抓住機遇,按照周小川行長指出的實現三個轉變,即“實現從商品交易為主向金融交易為主的轉變、由現貨交易為主向期貨和衍生產品交易為主的轉變和由國內市場向國際市場的轉變”的發展目標,大力發展,就能快速成為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黃金市場,將會對我國金融市場體係健康、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