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推薦序一(1 / 1)

王文京

用友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

用友大學是中國本土的企業大學,如果有一本書,能夠以用友大學為案例,全麵介紹企業大學的辦學方法與辦學經驗,對於我來說是一件十分欣慰的事情。如果本書能夠對讀者有所幫助,也可看作是用友公司對社會又盡了一份義務。

2008年,用友公司成立20周年,我們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成為世界級的公司?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能力支撐用友世界級的夢想?如何持續擁有這些組織能力?於是,我們想到了GE、IBM等世界一流企業走過的曆程,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重視人才、重視人才的係統性培養、重視領導力的積累和發展,因此,辦一所用友大學就成了用友公司的戰略選擇。

2012年11月10日,用友大學滿四歲了,按照“專業、係統、規模、持續”的八字方針一路前行,取得了很多令人矚目的成績。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如下幾個方麵。

首先,是企業大學的辦學目的。企業大學與社會大學有一個不同,就是企業大學要為企業的戰略實現服務,而社會大學是為各個組織提供人才培養服務的。因此,用友大學“上接戰略、下接績效”的指導思想就十分重要。四年來,用友大學無論是開發精品課程,還是組織各種行動學習,都與公司戰略願景、業務策略、流程製度、文化訓導緊密結合,支持了公司的業務目標。

其次,是企業大學的核心能力。專業化生存是用友公司的核心價值觀,也是辦好用友大學的基礎。用友大學的專業化能力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方麵是培訓培養的方法論(教育學、心理學方麵),應該說,一開始用友大學這方麵的能力很差,用友大學的創始人員大部分都不是搞教育出身的,但他們敢於學習、勇於學習,將建構主義方法引進用友大學,並基於此廣泛采用了五星教學法、行動學習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另一方麵的專業能力是對培訓知識的掌握,由於大學的講師絕大部分都來自業務部門,因此對業務的理解還是有不錯的基礎。但作為講師,給別人“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因此,用友大學一直堅持用“水塔”理論要求講師,要求講師超前一步,比別人學得更快。

再次,是企業大學的發展目標。用友的目標是成就世界級的企業,這個目標就決定了支持她發展的大學的目標,因此,辦一個世界級的大學是用友大學的長期奮鬥目標。在本書中,作者總結了世界級企業大學的五個衡量要素,這就是:名師、名課、一流的方法論、一流的體係、卓越的品牌。應該說,用友大學一直堅持追求這些目標,盡管現在離世界級還有不小的距離,但心中有夢想,什麼都不應該是困難。

最後,是企業大學的成長機製。企業大學很多時候被認為是一個企業的邊緣部門,因此用友大學創立之初並不能特別吸引人才加入,但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除了專職人員穩定發展外,每年都會誕生數百名內部兼職講師,他們主要是專家和管理者,他們視能夠成為用友大學的講師為榮。之所以這樣,除了公司的重視外,還因為用友大學已經在業界(包括用友公司內部)有了良好的口碑,就像名牌大學在社會上的口碑一樣。

本書的作者田俊國先生是用友大學的創始人之一,也是用友大學的現任校長。他以個人的親身經曆為基礎,通過本書向大家展示了用友大學的許多故事和個人體會,希望這些故事和體會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同時,我也希望其他有誌於企業大學發展的朋友多與用友大學交流經驗和提出建議,共同促進中國企業大學的進步,支持中國企業和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