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在路上走
作文練兵場
作者:顧城
一個人
看著太陽
看著她從草尖上
從羚羊的角彎裏
從幹燥的秸稈上升起
我喜歡在路上走
我不要帽子
不要屋頂
不要那重複的牆
我不想看見上麵的水跡
它像噩夢的影子
我喜歡在路上走
太陽愛我
也愛所有的人
我渴望成為一片大陸
在她的注視下
拒絕海洋
我喜歡在路上走
我喜歡在黃昏的路上
看見燈光
我喜歡一個人
一個人
必須有太陽
(選自《文苑》2014年1月)
顧城是我國新時期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被稱為以一顆童心看世界的“童話詩人”。這首小詩采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字裏行間表現出作者個性鮮明的自我形象。一個自由自在的“我”,行走在陽光燦爛的清晨、中午、黃昏。沒有塵世的喧囂,沒有陰暗與潮濕,沐浴在陽光之中,一切宛若童話。“我喜歡在路上走”,在陽光中,尋找著生命的安身之所,尋找著靈魂的溫暖巢穴,尋找著精神的美麗家園。
顧城的這首現代詩意境唯美,耐人尋味。第一節以擬人化手法寫清晨冉冉升起的太陽。“從草尖上”到“羚羊的角彎裏”再到“幹燥的秸稈上”,悄然演繹著大自然的神奇。第二、三節寫陽光灑滿大地時,“我”的感覺和心情。在第二節中,作者連用了四個否定句構成排比句式,增強了語勢,表達出“我”對束縛和陰暗的憎惡,對光明和自由的渴望。而第三節的前三句,作者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讚美了陽光的博愛精神;後三句則運用比喻、誇張的修辭手法,希望自己“成為一片大陸”,能更好地接受陽光的賜予,遠離一切汙濁。最後一節抒寫了黃昏一個人行走的浪漫與自在。“我”在夕陽中緩步前行,前方亮起了燈光,氛圍優雅,畫麵寫意。
詩歌整體運用了回環往複的寫作手法。“我喜歡在路上走”,重複出現,引領三節內容。這種重章疊唱的鋪陳方式,形成一種清新明快的音樂節奏,讀來琅琅上口。而象征手法的成功運用是這首詩成功的關鍵。“太陽”象征了理想和光明,“路”象征了人生的道路,“帽子”“屋頂”“牆”“水跡”“海洋”等象征了束縛和陰暗;“我喜歡在路上走”,象征了作者對理想的執著追求。
【本版由惠軍明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