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考場作文情感表達如何感人(1 / 2)

考場作文情感表達如何感人

龍門一躍

作者:胥照方

古人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真實是文學作品的生命,感情是文學作品的血肉,文字的力量來自我們真實的情感。綜觀曆年高考作文,在抒情方麵確實問題不少:空話、套話、假話泛濫,胡編亂造“盛行”,或虛情假意,或矯揉造作,或機械模仿,或悲觀頹廢,那麼,考場作文怎樣才能寫出“真情實感”,怎樣才能寫好“真情實感”呢?

一、尋找“感動”,大膽寫“我”

高考作文自2001年開始把“感情真摯”作為最基本的要求,近幾年這個導向更加明確——要求考生在作文中寫出自己的生活和感悟。現在的考場作文存在兩大毛病:一是流行空談,多空話、套話、假話;二是目光總是關注別人,不敢寫“我”。這就意味著作文勢必流於虛情假意。考生隻有大膽地寫“我”,寫“我”的生活,寫“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才能做到“感情真摯”。鬱達夫說:“一粒沙裏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考生隻要充分調動自己的情感,認真品味生活細節,便會使文章具有感人的藝術魅力。這也是考生在考場上寫的日記、隨筆、書信類文章表現出較高寫作水平的原因。由於寫了“我”,寫了“我”之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以及種種喜怒哀樂,所以表現出了最大的真實和可信。如一考生用質樸的文筆寫自己因家庭變故而產生的軟弱:自卑、孤寂、辛酸……由於寫了“我”,敘述時於平淡、寧靜中包含著豐富的情感,使文章具有了感人的藝術力量。文章最後寫道:“我克製不住,哭了。木訥的父親,他在不知不覺中蒼老了,而我們也終究要分離了。我的天空,沒有別人的絢麗多姿,卻因為有了父親,讓我能夠自由地翱翔。”大愛無聲,這來自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感受不僅寶貴,而且深刻。作文的題材其實無分新舊廣狹,隻要能打動人,就是好文章。

二、選好“動情點”,於細微處見精神

歌德曾經說:“從某種意義上說,每一首詩,都是一個給世界的吻。”生活是瑣碎的,寫真情實感並不是照搬生活,而是要對其進行藝術的選擇與加工,要找準能夠打動讀者或者閱卷老師的動情點,也就是要選擇能抓住人心的事情。所以在選材時,考生必須堅持兩個原則:

1.真實原則。文章的選材要貼近生活,強調真實。一篇文章,如果材料失真,又談何抒寫真情,使人感動呢?尤其是記敘文,就應該反映生活的本質,抒發真摯的感情。當然,強調“真實”不是說不能虛構,而是說虛構的情節應符合生活的規律。這就叫“文學來於生活並高於生活”。許多考生總覺得生活很平淡,沒有什麼可寫的。其實並不一定非得是大事情才感人,隻要我們認真體會,用心感悟,生活中到處都有極好的題材。

2.細微原則。列夫·托爾斯泰說:“藝術起於至微。”這裏的“至微”就是那些顯示人情美、人性美,能夠讓人久久品讀的生動畫麵,具有永久藝術價值的細節。清代詩畫家鄭板橋的詩作:“我生三歲我母無,叮嚀難割繈中孤。登床索乳抱母臥,不知母歿還相呼。”這是何等的撼人心魄!四句詩中三句就寫了逼真的細節:母親臨死前“叮嚀難割繈中孤”;隻有三歲的“我”由於饑餓,拚命地抱母索乳;母親逝去了,不懂事的“我”還在為索乳呼叫。詩句感情的震撼力,就是從這些逼真的細節中爆發出來的。人的成長變化往往是在一些不經意的小事上反映出來的。考生在作文中隻要抓住了體現真情的“動情點”,就能達到“一瞬傳情,一目傳神”的精妙境界。我們要善於選取有豐富內涵,能感動人的細節,以小見大,在平淡中見真情,於細微處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