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了愛,就會有恨;忘記了善,就會為惡;忘記了真,就會成為假;忘記了美,就會不知羞恥;忘記了有容,就會變得狹隘。麵對人生路上的種種選擇,請你們不要忘記中南大學的精神——誌存高遠、敢為人先,向善求真、唯美有容。
最深思的致辭
南京大學校長陳駿:
善性始終存在,我們要做的是喚醒和挖掘
今年上半年經常看到報道,大學校園裏發生的極端事件在增加。這代年輕人以“90後”為主,在前所未有的物質環境下長大,他們接受的教育和以前都不一樣。大家都在憂慮,“90後”到底怎麼了?恰好這個時候我看到了百合十大熱帖的一篇帖子“一個貧困生的成長經曆”。當時想了很多,感動我的不隻是這個學生能在這樣的逆境下,始終不放棄,得到一點幫助就懷著感恩之心,還有下麵同學的幾百個跟帖,大家都在支持她,鼓勵她,讚美她!我在想,你看,善性始終存在人們的心裏,“90後”也一樣,我們要做的是喚醒和挖掘。
大學本應當成為培養“真善美”人才的聖潔之地。但由於多種複雜的曆史和現實原因,使得我們今天的大學教育往往過於注重對知識的追求,而相對忽視對人性和人生的關照,尤其是忽視對人的善心、善言、善行的培植和倡導。所以,我要對畢業生提出三點期望:“立善誌,堅定信念”,“興善業,頂天立地”,“求善德,一生平安”。
最感人的致辭
四川大學校長謝和平:
我們不一定要成為偉大的人
當同學們走出校門,麵對浮躁、功利的社會環境,麵對各種利益誘惑,你們將要麵臨比校園裏更大的壓力、更多的挑戰、更嚴峻的考驗。所以,我們要去拚真才實學,去拚實幹和擔當。我想提醒大家的是,走破壞規則的捷徑,隻能讓我們離夢想越來越遠,甚至迷失了追夢的方向;靠放棄誠信和道德追求成功,隻能讓我們付出沉痛的代價。作為川大的畢業生,我們不一定要成為偉大的人,但必須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絕不能因追求個人的利益,而不擇手段,甚至不惜違背做人、做事的底線;絕不能因追求眼前的勝利,而放棄最基本的誠信,甚至讓自己的信譽和人格破產。
同學們,作為你們的師長,我一生最大的幸福和夢想就是在培養一屆一屆川大學子中,自己慢慢變老。
最溫暖的致辭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張傑:在成長中選擇堅守
世界在變,社會也在變,麵對不可預知的前途,你們該怎麼辦?很遺憾,我也沒有標準答案。但是,你們應該在成長中選擇堅守。無論時光如何變幻,我們內心深處總要堅守一些東西。這些東西,無關金錢、權力和地位,但關乎思想、精神和道德,更關乎良心、公平和正義。“大學是這些人類永恒主題的守護者”,希望畢業生成為這些理念的堅定實踐者和追隨者。不僅要有能力,更要有堅守,心懷感恩、勇於擔當、恪守底線、慎始敬終。
在成長中選擇堅守,並非易事。堅守可能意味著“舍棄”,比如金錢、地位、名譽。然而,在大家未來的道路上,要懂得舍棄,舍棄那些充滿誘惑然而束縛你們成長的枷鎖,保持心靈的純潔和獨特的自我。
四年的時光,或許包含著你們在英語“第六感”水平考中失利的沮喪,或許記錄著一次次實驗得不到理想結果的無奈,或許閃現著感情生活不如意帶來的傷痛……但大學就是這樣一個人生成長的地方。她之所以被稱作母校,就是要以愛心和寬容,允許你們去嚐試、去冒險、去探索和追求。無論時光荏苒、世事變化,無論功成名就、清貧淡泊,交通大學永遠是你們溫暖的家!
最故事的致辭
西南財經大學校長張宗益:
包容的力量
有一位農夫,他有兩隻水桶,其中的一隻桶上有一道裂縫,他每天擔水回家時,這隻水桶總會漏得隻剩下半桶水。有裂縫的木桶為自己的缺陷感到羞愧萬分。終於有一天,他鼓起勇氣對主人說:“我很慚愧,因為我有裂縫,害得你每天都少挑了半桶水回家。”可農夫卻說:“你注意到了嗎?我們每天走的路有一側開滿了花,而另一側卻什麼都沒有。其實,我從一開始就知道你漏水,所以在你經過的那一側沿路撒了花籽……如果不是因為你這個所謂的缺陷,怎麼會有美麗的鮮花來裝扮我的家呢?”
人的一生,本質上就是逐漸學會與自己、與他人、與世界和諧相處的過程。我想說,我們要擁有包容,包容自己、包容他人、包容世界。
整理/編輯/華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