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梅
雪梅出生在鎮東靠穎河的一個小村裏,父母都是莊稼人。雪梅打小就一直羨慕城裏人的生活,希望將來有一天能走出黃土地。初中畢業那年,她經人介紹到省城一家人家做保姆,主要工作是照看一個八個月的小男孩阿童。小孩的爸爸姓袁,叫袁高,在一所大學工作。袁高的妻子叫華偉,在一家報社當編輯。由於兩人平時上班都很忙,才讓親戚找了雪梅來家當保姆。因為媒體報道過多起小孩被“保姆”綁票或拐賣的案例,所以他們很怕,不敢到勞務市場雇工,讓親戚介紹,知根知底,多花點錢心裏踏實。他們把雪梅當作自己人,雪梅自然也覺得與他們“親”。
雪梅說,剛來到城市那會兒,感到什麼都新鮮,接觸的也大都是文化人,覺得城裏人文化素質就是比農村人高。可是時間一長,她開始對單一照看小孩感到厭煩,因為小孩很淘氣,愛哭,一會兒撒尿,一會兒拉屎,忙得她不可開交,感到生活過得單調又無聊。她原想辭職或跳槽自己闖世界,可又因袁高夫婦待她不薄,抹不開麵子,心中隻盼小孩兒快快長大。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結交了幾個當保姆的姑娘,她們在一起帶孩子,慢慢便適應了。看著小孩兒一天天見長,覺得這裏麵也有自己的功勞,心中也很安慰。
照看孩子不同別的,責任重大,弄不好磕著碰著了,都會引起孩子父母的責備。再加上城裏的小孩嬌生慣養,一個個都像“小皇帝”似的,很難侍候。每當受氣的時候雪梅就特別體驗出“下人”的滋味兒,所以就非常想家,很想找人說說心裏話。不過,從苦難中泡大的雪梅畢竟懂事,每回受氣之後,就暗暗下決心要多學知識,掌握些技能,將來等自己“闖天下”時,也能找一份好工作。
一轉眼,雪梅已進城三年了,她照看的阿童也上了幼兒園。袁高和華偉對她不錯,除了每月給她2000元的工資外,還掏錢讓她自學了財會,並讓她學會了電腦。雪梅很感激袁高一家,說自己能碰上如此善良的人家也是造化。當然她更感激袁高家的那個親戚,是她把自己引進了城市,走出了貧困的鄉村,看到了外麵的世界。
按原來的計劃,等過了春節,雪梅就要去一家工廠上班了,不想就在這時候,卻出現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事情仍是出在小阿童身上。
小阿童雖然上了幼兒園,但每天還要接送。在雪梅未走之前,這接送阿童的任務自然還由她來完成,而問題就出在接送阿童上。
阿童上的那家幼兒園是省委家屬院辦的,條件好,進幼兒園還需找關係。省委家屬院幼兒園是全封閉式的。早上七點接人,晚上六點放人。每到五點左右,大門口處就站滿了接孩子的家屬,他們戒心都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