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俐:我的自信來自於工作
關注
在世界影壇,隻要提起鞏俐,人們很自然的就會把她作為當今中國銀幕上最具代表性的美麗女性。她是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首位華人影後;她主演的電影已榮獲戛納、柏林、威尼斯——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她先後擔任柏林、威尼斯、東京等國際電影節的評委會主席,同時也曾出任戛納電影節評委;今年,她又成為了上海國際電影節首位女性評委會主席,並成為整個電影節的靈魂人物……
本期客座總編輯:鞏俐,著名電影演員,憑借1988年的處女作《紅高粱》,一舉奪得中國影史上首個歐洲三大影展最高獎項,還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促進和平藝術家”稱號及法蘭西藝術與文學勳章“高等騎士勳位”。
我的自信來自我的創作和工作
從27年前的《紅高粱》到今年的《歸來》,從一個不懂電影的女孩到華語電影的女皇,這樣的經曆即便是鞏俐自己,都會覺得不可思議。“最難忘的是不懂電影。拍《紅高粱》的時候,第一個鏡頭拍的是從橋上追羅漢大叔那段。那已經是後半段了,我說為什麼是從這兒開始拍呢?不是從頭開始演嗎?後來就明白了,電影不是從頭開始拍的,跟話劇不一樣。”
不過,無論是《紅高粱》裏的九兒,還是《霸王別姬》裏的菊仙,抑或是《歸來》中的婉瑜,塑造角色的本質和表演的精髓依舊沒變,“演員還是應該好好去表演,好好去琢磨角色,把工作做紮實,這可能是一個很老的觀念,可我覺得這是比較保險的、身心比較健康的方式。”
對於好的角色的挑選,鞏俐從不著急,“演員的能量是有限的,而我是一個需要儲存能量的人,所以不希望去浪費自己的能量和時間。創作一個好的角色是需要時間的,碰到一個好的角色、一個自己喜歡的角色也是不容易的,所以我不著急,也不需要這麼著急。”於是,從2011年與劉德華合作《我知女人心》之後,直到2014年,鞏俐才出演《歸來》宣布自己的強勢回歸。
“我很佩服有些演員,今天接了劇本,下周就能演,演得還特別像,我覺得這很厲害,我是不行。我一定要一點一點過戲,要問導演很多問題,弄明白來龍去脈,然後再回去琢磨,想完了還要跟導演再談,翻來覆去好幾次。”
在鞏俐看來,長時間的積累和準備,才是一個好演員所必需的過程。“當我要接一個角色時,我一定要有一個比較長的準備過程,不會隨便應付。
拍《藝伎回憶錄》時,為了了解日本文化,我花了一個半月的時間體驗生活,五個月拍攝,後來真的感覺自己變得有點瘋狂;拍《邁阿密風雲》,我也花了三個月時間體驗生活。《歸來》開拍前,我去北京太陽宮老年公寓探訪了差不多一個月,那裏的老人大部分都患有失憶症;然後我又去上海看望了黃蜀芹老師,她得了失憶症,家裏也貼滿了紙條,這也是馮婉瑜家裏貼紙條的原型。這些素材,如果不是我親自體驗,我根本演不了這個角色,因為劇本的描寫不多,隻是一個骨架,血肉要我自己填。所以電影拍完,我有點累著了,倒不是勞累,而是非常累心。”
正是這樣的積累,才讓她有足夠的信心喊出“我的自信來自我的創作和工作”這樣的豪言壯語,“無論什麼角色,隻要不用心,就抓不住她的每一個瞬間,一旦抓不住,就是失敗。演戲沒有中間地帶,沒有‘演得還行’這一說。不是成功就是失敗,而且非常容易失敗。”
對於自己的耐心與付出,鞏俐並不太在意,“我也沒有等待。我自己的個性就是這樣的,沒有好東西我就不做,我不願意浪費我的精力。再說這就是一個職業,你別看得那麼重。就像你是一個記者,我是一個演員,這就是一個工作,咱們就是工作性質不一樣。我覺得,一個專業演員,你不會想那麼多,想太多的話,你就不是一個專業演員。不用總想著我一定要去怎麼做,怎麼去塑造我的未來,怎麼去走自己的路,有的時候,這個社會、這個世界跟你想的是兩回事,不用去想。”
我的美麗來源於我的自信
作為一個演員,尤其是女演員,總是離不開美麗、美貌、漂亮這樣的字眼,不過對鞏俐來說,她並不覺得自己有多出眾。“我幾乎沒有聽什麼人說過我漂亮,人家都說鞏俐挺有個性的,不會在意什麼什麼東西,都說我性格不錯,從小我也沒怎麼聽到過別人誇我漂亮。”而且,在她看來,女人的美與生俱來。“其實我覺得女人都是美麗的,不用擔心漂亮不漂亮,其實女人生下來就是很美的,像水一樣很強、很柔,可以衝破一切,當然你溫柔的時候可以像水一樣,可以流動。不用擔心任何外表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