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惠民生擴內需上做足文章(1 / 1)

200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必須堅持改善民生和擴大內需內在統一,更加注重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來謀劃發展,把增加居民消費作為擴大內需的重點,通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增強經濟發展拉動力。”

經濟工作千頭萬緒,無論是經濟增長還是結構調整,無論是市場機製還是宏觀調控,無論是實施寬鬆的財政貨幣政策還是實施緊縮的財政貨幣政策,這些都很重要。但其中惠民生與擴內需這兩點尤為重要。

民生不僅是一個帶有人本思想和人文關懷的詞語,而且是執政黨的執政之本、執政之要。我們黨堅持執政為民,就是要把民生問題作為重中之重,認真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具體來說,就是要把就業、教育、分配、社保、穩定五大現實問題抓緊抓好。因為就業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依,穩定是民生之盾。解決好這五大現實問題,民生就有了保障。

內需是相對於出口而言的國內的需求,包括國內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兩方麵。眾所周知,經濟增長有“三駕馬車”,即投資、消費和出口。擴大內需,主要是通過擴大國內投資和國內消費來帶動國民經濟增長。2008年下半年以來,全球金融危機導致國外需求大幅萎縮,我國外貿出口持續下滑;2009年,我國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和與之配套的10多萬億元信貸資金,相當大的比重均用於固定資產投資。可以說,外需不足投資補,才確保了GDP的增長。而居民消費這駕馬車始終缺乏應有的拉動力。

當前,各級政府亟需在惠民生擴內需上做文章。這篇大文章的主題,就是堅持改善民生和擴大內需的內在統一。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惠民生要堅持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擴大就業;要完善社會保障體係,提高社會保障水平;要優先發展教育,改善教育辦學條件;要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政策措施與擴內需是內在統一的,就業、教育、分配、醫療、社保等現實問題解決了,製約消費的主要因素就會得以消除,進而城鄉居民的消費水平就會得到大幅提升。在生產、分配、流通、消費這一經濟循環過程中,消費是終點。消費水平提高了,內需擴大了,其拉動經濟增長的勢頭就會非常強勁。也就是說,隻要把惠民生擴內需的文章做足了,經濟增長應該不是問題。

問題的關鍵在於,一些地方政府並沒有把惠民生擴內需放在應有的位置,他們更關心的是GDP增速,是固定資產投資,是土地財政,是外貿出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裏,我們不妨舉出一個榜樣——陝西省神木縣。該縣在全力建設注重民生關懷的施政架構下,加快在教育、醫療、文化、就業、社保、住房、扶貧、交通、人居、安全10個領域,構建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十大民生體係”,建立“全方位、多渠道、高標準、廣覆蓋”的社會保障網絡,真正實現 “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2008年,全縣完成“十大惠民工程”投資8.2億元,其中大社保資金3.36億元,人均800元;2009年,“十大惠民工程”預計投入12.9億元,其中大社保資金5.8億元,人均1380元。2008年推行的12年免費教育和2009年實施的全民免費醫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這三項,集中財力最多,財政投入分別達1.6億元、1.5億元和7000萬元。

神木縣地處陝北老區,雖然靠煤田開發和能源化工基地建設,使得縣域經濟有了長足發展,財政狀況有了很大改善,但與南方的江陰、昆山等發達縣市相比,經濟和財政狀況並不算很好。在這種情況下,神木縣委、縣政府的思路是:考慮大多數人的利益、弱勢群體的利益,讓他們也能享受到改革發展的“陽光”。因此,他們打出了一套惠民生“組合拳”,也打造了一個“民生政府”的亮麗形象。

我們希望各級政府把惠民生擴內需的文章做足!

我們期待在祖國的大江南北湧現出更多的神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