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來奉承顧言的官員聽得這話後笑著附和了幾句,周遭圍著的人有幾分也紛紛上前奉承了起來,一時間,德武門前的氣氛倒是不如先前那般凝滯且沉悶。
聽著周遭同僚們的奉承話兒,顧言臉上的神色也越發地帶著得意。
對此,段恒毅臉上的神色可以說是十分淡然,他的這份淡然看在旁人眼裏,便是寵辱不驚的從容,不禁更讓人刮目相看。
段恒毅表麵上看上去雲淡風輕,實則心裏對這些奉承已經有些不耐煩。
至少在他看來圍觀李獨受鞭刑,實在是有些浪費時間。
軒帝此舉也不知是不是受了馬禦史的影響……
心中暗自嘀咕了一句後,有些百無聊賴的段恒毅不禁把目光漫無目的地看向各處。
自他入朝為官以來,要說看到這些官員的機會,還是頭一回。
以往不上朝,他見得最多的便是大理寺的一營官員,至於各部的官員,也隻是在除夕夜軒帝夜宴百官時見過一回。
那一回能進宮赴宴的都是正五品以上且又身在金陵的官員、才能攜家眷前去赴宴,而今日,卻是大大小小官員來了足有數百人之多。
整個肅穆的德武門前喧鬧的好似和菜場一般,這讓段恒毅心中越發地有些不耐煩。
有這浪費時間的功夫,遠不如他前去葉府與婉兒在一起閑談或是靜坐。
而軒帝讓百官圍觀從而起到一個驚醒的作用,至少在他看來純屬是無用功。
有句老話兒講得好,狗改不了吃屎。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朝中貪財好色著不知幾凡,僅憑落在李獨身上這一百鞭笞便能改變嗎?
倘若真是軒帝的意思,那麼他的心中所想,也未免有些太過天真了。
這個主意十有八九還是馬禦史想出來的,畢竟眾所周知馬禦史一直致力於抓住每一個朝臣身上的把柄,好以此來改正這個官員們的惡習。
但效果……也屬實不大。
畢竟不是誰人都像李獨這般倒黴的,與人幽會卻是直接撞在了馬禦史的槍口上。
嘖嘖,也隻能說李獨是時運不濟嘍!
看著被五花大綁的李獨,段恒毅輕蔑地撇撇嘴轉開了視線。
這樣的人,實在是有礙觀瞻。
段恒毅在四處掃量著,而人群中卻也有人在暗中窺探著他的一舉一動。
葉洵雖是已經知道了“顧清臨”的真實身份,然而在這樣的場合下,他對段恒毅仍舊是不假辭色,甚至在下屬談及這位年輕的“小顧大人”時,還會頗為不屑地輕嗤一聲。
兵部一眾官員當中倒是沒人談及李獨,畢竟也要顧及一些侍郎趙赫趙大人的臉麵不是?
是以,幾度被人提起稱讚的“小顧大人”就成了眾人口中談及的對象。
趙侍郎立在人群中虎著個臉,倒也絕了不少人想要上前探探口風的心思。
昨日他雖已經聽聞這樣的醜聞,卻還存了一兩分僥幸的心裏,隻以為是麵貌相似之人,直到他和夫人被請到李府見過女兒後,才知此事為真。
李獨尚且如此辜負他的愛女,對李獨他已經倍感憤怒,然而最為讓他氣氛的卻是李獨的母親!
若不是女兒親口對他說,他始終無法相信,在他看來是良配的女婿,實則早就已經心有異動。
而他一直捧在手心裏的明珠,卻也一直被那個老婆子欺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