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田單又把這樣的話傳揚出去:“我們最害怕的就是燕國人割掉齊國俘虜的鼻子,這樣一來,即墨城裏就會人心渙散,再也守不住了。”
騎劫這個愚蠢的家夥,聽到這些話後,以為這樣做就可以攻下即墨,於是便割掉了俘虜的鼻子,這就激怒了即墨人民,大家拚命守城,唯恐給敵人俘虜過去。
田單派人混入燕軍煽動說:“我們擔心燕軍挖掘城外的祖墳,侮辱我們的祖先。要是燕軍這樣做了,即墨城裏的人一定傷心害怕,不願死守了。”
騎劫聽到後,果然下令燕軍盡挖齊人的祖墳,焚燒齊國人祖先的屍骨。即墨人民在城頭見此情景,悲憤欲絕,號啕大哭,紛紛要求出城與燕軍決一死戰。
田單見到齊軍長期以來萎靡的士氣又高漲起來,就親自拿著築牆和掘土的工具,跟大夥一起修城挖壕,與士兵同甘共苦;又把自己的妻妾和親人都編到隊伍裏,並親自分發酒肉,犒勞將士,得到了軍民的信任和擁護。決戰前夕,他命令身著鐵甲的精兵埋伏下來,叫老弱殘兵在城頭上守衛,並派出使者假意向燕軍投降。
燕軍圍城三年多,十分厭倦,現在看到齊軍要投降了,一齊歡呼起來,這樣燕軍鬥誌鬆懈,思想麻痹了。
隨後,田單又以重金作為禮物,要即墨的財主去送給燕軍將領,說:“即墨快投降了,大軍進城以後,請保全我們的家小。”
燕將見了這麼多黃金,滿心歡喜,一口答應下來。燕軍滿以為即墨將投降,因而對即墨的包圍和監視更加鬆懈了。
田單用盡辦法麻痹敵人,自己卻在城中磨刀霍霍。他把城裏的一千多頭牛集中起來,做了大紅的絲綢外套,披在牛身上,絲綢上用各種彩色畫上龍一樣的圖騰,在牛角上縛以鋒利的尖刀,牛尾巴上都紮上浸透油脂的蘆葦。他叫人預先在城牆根鑿了幾十個洞,趁著黑夜,用火點燃牛尾巴上的蘆葦,把火牛放出去,五千名服飾怪異,打扮成天兵的精壯士兵緊跟在火牛後麵,城內齊軍擂起戰鼓,那些牛因為尾巴燃燒,痛不可忍,拚命狂奔,向燕軍陣地直衝過去。燕軍在黑夜裏毫無防備,隻聽得鼓聲隆隆,眼前紅光一片,殺聲震天,倉皇應戰。在濃煙和閃光中,燕軍看見大批“怪物”身上長著像龍一樣的斑紋,頭生尖刀,身後一團烈火,猛衝過來,碰上非死即傷,嚇得魂飛魄散。齊軍的五千壯士趁機掩殺過去,猛擊敵人,即墨百姓也大聲呐喊緊隨而上。燕軍不知所措,以為遇到了天兵天將,紛紛奪路逃走,潰不成軍,騎劫也在亂軍中被殺死。齊軍乘勝追擊,勢如破竹。
不久,燕軍就被趕出了齊國,七十餘座齊城盡被收複。
作為優秀的軍事家,田單能團結人心,爭取一切有利因素,爭取戰爭的主動權,獲得勝利。尤其能借局布勢,大擺火牛陣,以樹上開花之計擊敗燕軍,確為過人之處。
反客為主三十
乘隙插足,扼其主機,漸之進也。
乘機插手進去,抓住它的主權,這一過程是:循序漸進。
古人認為,被人驅使的是奴隸,受人尊敬的是客人。客人中,不能站穩腳跟的叫“暫客”,能夠站穩腳跟的叫“久客”,長期做客而不能主管事物的叫“賤客”。能夠主管事物的客人,就可以掌握機要中樞而成為主人。因此,要成功地運用反客為主之計,第一步必須爭取到客人的位置;第二步必須鞏固你的位置;第三步,充分利用事物之間的矛盾,看準時機,掌握從客變主的發展演變的每一環節;最後,當機立斷,完成從量變到質變的關鍵一環。
可見,反客為主之計的訣竅是:有空隙就應插足進去,掌握對方的主幹機關,要注意循序漸進。
北宋末年,晁蓋、吳用等七位好漢智取生辰綱,又在石碣村大敗追捕他們的官兵之後,浩浩蕩蕩投奔水泊梁山而來。
梁山寨主王倫,聽小嘍囉報告有人入夥,趕快備馬下山迎接。
晁蓋等人見一行人馬簇擁著一個白麵書生飛奔下山,不約而同迎了過去。晁蓋兩手抱拳,畢恭畢敬地說:“王頭領,打擾了,久聞大名,特來上山入夥。”